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ESG研究专题:凝聚全球共识,聚焦投资场景,构建市场ESG一致评价-220901.pdf
大小:109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ESG研究专题:凝聚全球共识,聚焦投资场景,构建市场ESG一致评价-220901

中信证券-ESG研究专题:凝聚全球共识,聚焦投资场景,构建市场ESG一致评价-220901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ESG研究专题:凝聚全球共识,聚焦投资场景,构建市场ESG一致评价-220901(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ESG研究专题:凝聚全球共识,聚焦投资场景,构建市场ESG一致评价-220901(24页).pdf(2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基于政策与产业发展红利,2022年面向A股的ESG评级机构数量爆发。但机构间的评价方式与结果差异较大,评价更新节点尚不规范,单一评分体系难以支撑ESG投资发展。我们综合国内外ESG评级机构数据,凝聚全球共识,聚焦投资有效性,创新构建国内市场ESG一致评价。从结果来看,一致评价分层效果显著,国内ESG评价投资有效性优于海外机构评价体系。创新的ESG一致评价体系,可帮助ESG投资团队稳定践行责任投资,支持主动视角下的投资应用创新。
  ▍ ESG评价机构数量快速上升,机构属性凸显多元化特征。近三年来,面向A股的ESG评价机构数量快速增多,由13家增加到27家,且机构属性日趋多元化,包含了指数公司、评级机构、专业数据商、资管机构、学术机构等多方参与者。各评价体系核心理念相对一致,方法差异显著,本质差异来源是自身属性、目的不同带来的价值观差异,因此形成了对ESG理念的不同解构,最终体现在指标设置、缺失值处理、权重设置等量化细节中。
  ▍ ESG评价结果契合动投资模式,同时成熟的ESG评价体系是ESG指数化投资发展的前提。ESG评价结果与指数构建契合度较高,全球均有开展ESG指数投资实践,目前贝莱德(BlackRock)旗下的安硕(iShares)、瑞银集团(UBS)和法国巴黎银行(BNPParibas)是全球管理ESG主题ETF规模最大的三家公司。指数提供商方面,明晟(MSCI)一家独大,全球42%数量的ESG主题ETF跟踪MSCIESG指数系列。
  ▍ ESG评价应用痛点1:各评价体系间评价结果差异显著。在路孚特、标普、富时罗素、秩鼎、嘉实基金、中信证券和华证8个ESG评价体系之间,评价绝对值相关系数最高仅为0.628。从ESG评价绝对值来看,海外评级机构的分数显著低于国内机构。评价差异化一是导致资金流向形成较大差异,难以形成ESG流动性溢价,二是机构难以准确判断企业ESG风险与机遇。
  ▍ ESG评价应用痛点2:评价覆盖度较低,难以满足投资需求。ESG数据覆盖度与数据质量正在加速改善,截至2022年5月,发布2021年CSR报告的企业数量为1400家,有260家企业首次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但多个ESG评级机构仍只覆盖了沪深300或中证800,对于全市场的评价覆盖尚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评价体系更新相对不及时,且并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更新时间节点,既不能有效反馈市场变化,也难以满足机构投资的实战需求。
  ▍ ESG一致评价构建理念:凝聚共识,聚焦投资,坚守专业。中国上市公司的ESG评价体系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评价机构数量快速扩张但市场尚未形成权威评价体系或明确的方法共识,使得A股企业的ESG评价相对混乱,难以满足资本市场对ESG投资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我们联合嘉实、秩鼎、路孚特等专业ESG评价机构,推出ESG市场一致评价,整合国内、海外不同身份的评级机构,在明确遵守国际规范的同时,探索企业在不同机构中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与差异性,面向投资场景给出更精准、及时、有效的ESG评价结果。对于评价计算原则,在机构间计算体系的独立性同时,在评分标准化与统一更新节点的规则上,我们坚持以一般财务信披数据的客观性为本,保证一致性评价体系在投资视角下,可以及时有效反馈相关信披数据的变化。
  ▍ ESG一致评价具有较好的分层效果,全行业回测有效。我们分别对绝对评价结果和行业内相对排名的等权平均值进行分层测试,覆盖范围为全A股,起止时间为2017年3月31日至2022年6月30日,依据ESG一致评价结果分为5组,其中行业内相对排名进行了行业中性化处理,分别在各个行业内进行分组,绝对评价结果的多空组合累计收益率为28.7%,行业内相对排名的多空组合累计收益率为35%。
  ▍海外ESG评价结果在A股市场中有效性较弱,国内新势力评价体系更优。起止时间为2017年3月31日至2022年6月30日,我们构建海外评价一致性集群与国内评价一致性集群,依据ESG一致评价结果分为5组,其中行业内相对排名进行了行业中性化处理。比较来看,海外机构的分层效果较差,ESG评价与股价收益直接相关性较低,国内机构仍保持较好的分层效果。从投资实践中看,虽然目前国内ESG评价体系起步较晚,但从本土国情的理解与投资理念的融合看,国内评价体系表现更优。
  ▍风险因素:ESG评价更新不及时;ESG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