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1年第67期(总第390期):从“以拖待变”看美国货币政策-211202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1年第67期(总第390期):从“以拖待变”看美国货币政策-211202(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1年第67期(总第390期):从“以拖待变”看美国货币政策-211202(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由于无法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美国只得采取“以拖待变”策略: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大放水拖住经济不崩溃,被动等待疫情出现转机。 因此判断货币政策何时调整的关键,即在于判断疫情之“变”是否到来。 2021年以来,美国一方面新增病例数居高不下,劳动力参与率稳定地低于疫情前水平;另一方面,居民对疫情重视程度明显降低,失业率大幅下降——这一复杂局面干扰了美联储的判断,迟滞了收紧货币政策的时间点,从而加剧了通胀。 从疫苗接种量和劳动力参与率来看,美国疫情可能在2021年5月左右进入了新阶段并持续至今,这促使美联储终于在11月下定决心缩减量化宽松政策。 未来,观察新增病例数、患病致死率、疫苗接种量等指标,可帮助判断美国是否还需“以拖待变”,从而判断货币政策走向2021年11月,美联储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后宣布未来每月将减少1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包括100亿美元的国债和5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并在2022年年中结束购债1;但如果经济形势出现变化,也可能随之调整Taper的实施节奏。 美联储开始缩减量化宽松政策,无疑将是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事件。 回顾2021年以来美国的经济指标和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可以发现,一方面,经济指标已明显变化。 调整后的月度失业率由2020年4月顶峰时的14.8%持续降至2021年10月的4.6%。 此外,调整后的核心CPI当月同比在2021年6月后维持在4.0%以上,去除基数效应的月度环比在4-6月分别达到0.9%、0.7%和0.9%——同比和环比增速均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 但另一方面,美联储对于收紧货币政策却表现得非常克制。 例如,在年中市场已开始担忧通胀、并且6月FOMC会议公布的点阵图显示更多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认为加息可能性增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仍无实质性变化。 直到近期CPI数据持续走高,美联储才正式宣布Taper,但鲍威尔对何时加息始终含糊其辞。 众所周知,由于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时滞,政策制定要有前瞻性,应在衰退将至未至之时开始宽松,在繁荣将来未来之时开始紧缩。 但观察2021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其表现却与此不尽一致。 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