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信证券-海力风电-301155-三大业务齐发力,静待行业回暖-220830

《财信证券-海力风电-301155-三大业务齐发力,静待行业回暖-220830(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信证券-海力风电-301155-三大业务齐发力,静待行业回暖-220830(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公布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50亿元,同比下降77.06%;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减少67.33%;扣非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减少92.77%。其中2022Q1实现营收1.53亿元,同比减少86.03%;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减少70.27%。2022Q2实现营收4.97亿元,同降71.40%,环增224.27%;实现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降65.70%,环增106.91%;扣非归母净利润由一季度的-0.04亿元大幅环增1144.19%至0.46亿元。
行业性因素拖累公司半年报业绩,二季度盈利能力逐步恢复。受海风平价带来的价格下降、“抢装潮”后市场需求阶段性不足,叠加疫情、海上施工周期性影响,以及去年同期比较基数较大,2022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明显下滑。分业务来看,风电塔筒实现营收0.78亿元,同比下降91.04%,实现毛利率10.85%,同降17.38pct;桩基业务实现营收5.33亿元,同比下降71.67%,实现毛利率9.56%,同降18.82pct。分季度来看,2022Q1毛利率为6.67%,同比下降22.43pct;2022Q2盈利能力有所恢复,实现毛利率13.45%,同降15.83pct,环增6.78pct。随着海上风电市场走出“冰封期”以及二季度以来原材料价格开始下行,下半年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继续进一步恢复。
新增三大生产基地,进一步增强产能布局优势。为适应风机大型化、深远海化趋势,节省运输成本,公司采用沿海布局策略,生产基地分布于如东、通州、启东、滨海、东营等沿海地区。截至目前,公司拥有海力风电、海灵重工、海力海上等多个生产基地,规划新增启东吕四港基地、盐城滨海基地、山东东营基地等,预计2023年将实现100万吨年产能。同时,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自有码头的塔筒企业,预计随着未来新增产能的逐步释放,在海风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在设备制造板块深耕数年,现积极纵向拓宽业务范围,新增新能源开发板块、施工及运维板块。2022上半年,公司大力推动三大业务共同发展:在设备制造板块,公司积极落实“扩产能,调结构”工作任务,分别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滨海县招商促进服务中心、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协议。在新能源开发板块,公司收购海恒如东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对海恒如东参股的6家海上风电开发、运营项目公司进行实缴出资,顺利切入新能源开发领域。在施工及运维板块,公司与中天科技之全资子公司中天海洋工程共同出资设立立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将在盐城滨海投资建设海上风电施工船、海上运维系统等项目,打造适应未来风机大型化、深远海化的下一代海上风电施工船。随着新增业务的投产和成熟,三大业务将协同增效,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量,持续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收23.59/47.89/71.67亿元,归母净利润3.98/8.16/12.27亿元,eps为1.831/3.754/5.646元,对应PE为56.25/27.43/18.24倍。公司的塔筒/桩基主业随着行业回暖、原材料成本下降将逐步改善;三大业务协同发展,可以有效烫平单一业务的经营风险,看好公司在行业回暖后的发展,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导致风电装机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建设和投放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