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科德数控-688305-2022年中报点评:携手制造业大基金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平台,Q2业绩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220825

《中航证券-科德数控-688305-2022年中报点评:携手制造业大基金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平台,Q2业绩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220825(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科德数控-688305-2022年中报点评:携手制造业大基金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平台,Q2业绩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220825(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报告摘要公司8月24日公告,2022年H1,公司营业收入1.41亿元(+34.01%),归母净利润0.27亿元(+26.25%),扣非归母净利润0.15亿元(+280.40%)。毛利率43.02%(-1.55 pcts),净利率19.41%(-1.21pcts)。
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亮眼,公司经营质量不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34.01%),归母净利润0.27亿元(+26.25%),扣非归母净利润0.15亿元(+280.40%),2022年上半年,受益于公司多元化拓展销售渠道,五轴数控机床订单量持续增加,新增订单1.55亿元,数控机床平均单价183.61万元,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稳步提升,同时伴随公司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各项费用趋于稳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费用增幅低于营收增幅,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显著增长。毛利率43.02%(-1.55 pcts),净利率19.41%(-1.21 pcts),小幅下滑,主要是产品结构变化所致。
期间费用率明显优化,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三费费用率为16.89%(-5.45pcts),大幅下降,其中,销售费用率9.97%(-3.38pcts),管理费用率7.37%(-1.38pcts),财务费用率-0.45%(-0.69pcts),总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间费用率明显优化,我们认为主要是得益于公司经营战略优化,基于自身技术特点及优势,充分调研下游用户需求并开展用户行业分析,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宣传及推广效率增强,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进一步下降。
研发投入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1064.96万元(去年同期-113.07万元),公司去年同期收到以前年度已费用化国拨项目的后补助资金,冲减了当期研发费用。研发投入4030.00万元(+20.31%),公司紧跟下游用户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并将其反馈回研发系统,从而推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的研发及生产效率。
◆不惧疫情扰动,Q2业绩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2022Q2公司实现单季度业绩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季度营收0.80亿元(+-46.29%%),季度最高归母净利润0.20亿元(+123.67%),扣非归母净利润0.11亿元(+152.000%)。2022Q2公司在疫情扰动下,通过提前备料备货、线上线下同步开拓客户等多种方式,克服供应链紧张、物流限制及销售渠道有限等不利因素影响,创下历史同期创下最好季度业绩。
军用领域:首发新品获市场青睐,在研产品布局未来增量空间
公司目前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整机、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及产品,可满足航空航天发动机叶轮、叶片、机匣等关键零部件/长轴类、盘类、套简类等回转体类复杂结构零件/大型结构件、壁板类件的加工制造。
新老客户拓展顺利,航空航天领域技术优势显现
公司凭借高自主化率、高性价比、服务相应迅速等多方面优势,在军工行业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包括航发集团、航空工业、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在内的多个军工央企及科研院所客户的广泛认可,其中,航发集团下属的所有主机厂均有采购公司设备。另外,公司主力产品中的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卧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铣车复合加工中心、高速桥式五轴龙门加工中心、五轴磨削中心,均列入《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导向目录》之中。
在手订单情况方面,2022年上半年,公司航空、航天、兵器领域上半年新增订单占比约509%,订单金额同比增长659%。另外,在新增客户方面,报告期内,公可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与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首次建立合作关系。
产品结构多元化推动航空航天领域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三款新品研制:KD系列的KTM120五轴联动卧式铠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德创系列的KCX1200TM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德创系列的DMC50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并且目前均实现批量销售。其中,KTM120五轴联动卧式o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已与汉中某飞机起落架生产厂商达成合作。
在研产品方面,公司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开展航空结构件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及验证,并提前布局航空航天领域的叶片、叶轮等零件铣磨复合加工,飞机结构件高效高精度加工及批量化制造等应用场景,相应研制了五轴铣磨复合加工中心、大型五轴翻板铣削加工中心、高效紧凑型专用卧式五轴加工中心(小翻板铣〉等多款机床设备。其中,大型五轴翻板铣削加工中心已和国内飞机制造厂对接,并进行工艺验证,未来有望实现国产大飞机批量制造。
伴随上述新品的批量投产,有望俱补相大红力应d坛份额稳步提升。产品结构将更加多元化,推动公司航空航天领域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民用领域:新老客户拓展顺利,多渠道销售拓展海外市场
公司依托德创系列产品切入民品领域,积极拓展下游新型产业应用市场,在新能源汽车、能源电力、工程机械、刀具等领域的逐步发力。
民用领域多点开花,新老客户拓展顺利
新客户拓展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成功拓展了石油石化、水力发电、刀具等多行业领域客户,成功将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工具磨床等产品设备推广至上述行业领域重点客户,具体应用场景覆盖了包括石油开采井下设备配套轴类部件、水电工程类叶轮叶盘、各类齿轮加工等在内的各类设备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中。
老客户方面,公司在风电领域的典型客户,即银川威力传动2021年购买公司8台五轴铣车复合中心,用于风电减速机壳体加工,2022Q2又再次复购多台设备,用于扩充产能,进一步反映公司整机产品与数控系统协同性良好,产品品质得到客户广泛认可。
多渠道销售拓展海外市场,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另外,公司通过多元化拓展销售渠道,目前已成功打开欧洲及亚洲市场,实现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的海外销售.报告期内新增出口订单涵盖13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其中12台出口欧洲,部分设备已经交付并投入使用,预计下半年将实现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出口。
在此基础上,公司未来出口业务应用领域仍会集中在航空航天及高端民用制造业,同时将进一步围绕:加快产能扩产进度,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布局境外售前及售后支特,提升用户体验等多方面进行相关业务布局。
◆携手制造业大基金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平台
公司IPO阶段有三个募投项目和一个补充流动资金的项目,但因实际募资差距较大(计划募集资金9.8亿元,实际募集资金1.9亿元),公司对募投项目进行调整,只保留“面向航空航天高档五轴数控机床产业化能力提升工程”和“新一代智能化五轴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研发”两个项目,并且前者由于建设资金缺口,原计划于2023年4月投产的募投项目,建设期需延长一年,至2024年4月建设完成。
为保证上述IPO募投项目扩产建设顺利进行,以及前次取消“航空航天关键部件整体加工解决方案研发验证平台“的项目重启,公司以简易程序定增,募集资金总额1.60亿元,高效弥补资金缺口。
另外,在此次定增中,制造业大基金认购1.50亿元,认购比例达93.79%,我们认为,此次公司牵手国家制造业大基金是合作的起点,未来双方有望围绕高度自主化的数控机床整机、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等各细分领域展开更多深度合作,打造“中国制造”的高端装备制造平台。
◆定增募资助力扩产,十四五末既定目标不变产能规划方面,公司规刘按照每年新增100台产能的扩产节奏,预计十四.五末年实现年产500台五轴数控机床的产能目标,虽然此次募投项目建设延期-年,但公司2025年既定目标不变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际生产入库96台,产量提升已完成既定目标,预计2022年全年既定生产目标(250-300台)也可实现。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 .
①公司目前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整机、数控系统及关键功能部件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及产品,同时凭借高自主化率、高性价比、服务相应迅速等多方面优势,在制及在研新品获得客户广“泛青睐,伴随产品品结构的持续丰富及优化,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城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②公司依托德创系列产品切入民品领域,积极拓展下游新型产业应用市场,在新能源汽车、能源电力、工程机械.刀具等领域的逐步发力。另外,通过多元化拓展销售架道,公司目前已成功打开欧洲及亚洲市场,实现了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的海外销售,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③国家制造业大基金参与公司定增,未来双方将会围绕高度自主化的数控机床整机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等各细分领域展开更多深度合作,
携手打造“中国制造”的高端装备制造平台。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7亿元、5.72亿元和7.3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6亿元、1.30亿元,1.65亿元,EPS分别为1.05元、1.44元、1.82元,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格80.85元,分别对应75倍、56倍及44倍PE。
风险提示:产品项目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宏观环境低迷,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毛利率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