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申港证券-格林美-002340-半年报点评:前驱体符合高预期,电池回收终迎绽放-220826

上传日期:2022-08-27 14:47:33 / 研报作者:曹旭特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申港证券-格林美-002340-半年报点评:前驱体符合高预期,电池回收终迎绽放-220826.pdf
大小:52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申港证券-格林美-002340-半年报点评:前驱体符合高预期,电池回收终迎绽放-220826

申港证券-格林美-002340-半年报点评:前驱体符合高预期,电池回收终迎绽放-220826
文本预览:

《申港证券-格林美-002340-半年报点评:前驱体符合高预期,电池回收终迎绽放-220826(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港证券-格林美-002340-半年报点评:前驱体符合高预期,电池回收终迎绽放-220826(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近期,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2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2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归母净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26.77%;扣非净利润6.24亿元,同比增长25.83%。本期公司业绩符合我们的预期,上半年产销目标的小幅超额完成,为下半年产能释放关键期打下坚实基础。
  点评:
  持续聚焦电池材料业务,前驱体营收高速增长。公司持续聚焦电池材料业务的发展:22H1公司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纳得营收105.2亿元,同比增加88.7%,占总营收75.6%,同比提升5.9pct,为历年最高水平。其中,三元前驱体营收75.2亿元,同比高增148%,营收占比首次超过公司总营收的1/2,达54%(2021年为49%)。
  产能释放顺利,产销目标达成。公司规划22H1前驱体产销6.5万吨,实际产销6.6万吨,同比增长57%,小幅超额完成指标,为下半年产能释放冲击18万吨产销目标打下基础。
  聚焦高镍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技术保持领跑。公司6.6万吨前驱体产销量中包括8系及以上高镍产品4.7万吨,同比高增124%,占比71%(21H1为50%);9系超高镍产品4.3万吨,同比高增156%,占比65%(21H1为40%)。同时,公司高镍核壳、中镍高压前驱体进入商业量产阶段,四元、五元、钠电材料等技术持续推进中,维持了公司技术上的领跑态势。
  原料成本压低毛利率水平,背靠背定价保障单吨盈利。受原料价格影响,公司前驱体、四氧化三钴、正极材料的单吨成本均有显著上涨,使整体毛利率下降4.9pct至15.5%。但受益于背靠背的定价机制,单吨毛利维持稳定。前驱体的单吨毛利为2.2万元/吨,与20-21年2.1-2.3万元/吨基本持平。
  150万吨订单锁定长期需求,印尼镍矿投产扩产保障原料供给。公司本期与厦钨新能源签署22-26年45.5-54万吨的前驱体长约,未来5年前驱体订单需求达150万吨。22年6月印尼青美邦一期3万吨/年镍资源项目顺利竣工开始调试,二期项目启动规划设计;同时,公司计划在原项目基础上通过设计优化装备创新新增2.3万吨产能,总计7.3万吨/年。进一步保障公司前驱体镍钴原料的供应,同时有助于降低成本增强前驱体业务盈利能力。
  磷酸铁锂产线投产,镍铁合金导入原料缓解镍压力。报告期内,公司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产线建成投产,采用镍铁合金直接生产磷酸铁与硫酸镍。镍铁合金作为新型原料导入电池材料生产系统,有助缓解镍资源紧张。
  电池回收规模高增。22H1公司城市矿山板块营收34亿元,同比增长40%,占比24%。其中,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实现营收2.56亿元,同比增长364%。上半年回收拆解动力电池达8452吨(1.08GWh),已超21年全年总量(8407吨),是2020年全年回收拆解量的近8倍。即便营收与处理量高速增长,公司产能储备仍然充裕,目前仅利用了5大再生利用基地21.5万吨/年产能的不足10%。
  定向循环模式持续推广,加深公司与电池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绑定。公司已与超560家车企及电池企业签署了回收合作协议,同时持续推广电池废料换材料的“定向循环”模式,继21年与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开展定向循环合作后,又与瑞普兰钧签署3万吨/年的定向循环战略合作协议。定向循环模式的不断推广,有望加深公司与电池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绑定,在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回收模式形成时期获得先发优势。
  锂回收产线投产,回收率领先行业。公司锂回收产能扩大至500吨/月,且锂回收率可达90%以上,高于行业平均的85%水平。
  投资建议:公司上半年业绩符合预期,在订单充足原料保障的情况下,我们判断公司下半年亦能够顺利完成18万吨前驱体产销目标。公司动力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均实现高速增长,电池回收到前驱体生产的全链条定向循环模式逐渐清晰,印尼镍矿顺利投产并规划扩产,原料供应由长协采购逐步向镍矿+回收过渡,提升保障性同时有望通过降本提升收益。预计公司2022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3亿、23.3亿、33.3亿元,对应EPS为0.36元、0.46元、0.6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电池技术路线变革,前驱体及电池回收市场竞争加剧,镍矿项目进展不及预期,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等。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