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金融科技行业跟踪点评:影响波及支付、收单、助贷、增信四类机构-210709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金融科技行业跟踪点评:影响波及支付、收单、助贷、增信四类机构-210709.pdf
大小:43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金融科技行业跟踪点评:影响波及支付、收单、助贷、增信四类机构-210709

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金融科技行业跟踪点评:影响波及支付、收单、助贷、增信四类机构-210709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金融科技行业跟踪点评:影响波及支付、收单、助贷、增信四类机构-210709(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金融科技行业跟踪点评:影响波及支付、收单、助贷、增信四类机构-210709(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预计减费让利对支付账户端机构收入影响在10%以内,同时也将拉低其毛利率。

消费信贷业务涉及的助贷和增信机构都将面临takerate下行压力,具体压降幅度尚不明确。

金融科技全行业商业模式调整正在进行。

金融科技公司不能再单纯只聚焦于效率优先,需要将社会价值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兼顾生态中所有参与者的利益,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事项: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通知》。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的倡议书》。

7月8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指出,应加大对大型互联网平台和提供风险缓释措施的市场主体在信贷业务中收取的信息服务费的监管力度。

上述监管事项涉及非银金融业三类业务和四类机构。

三类业务分别是:网络支付、收单、消费信贷。

四类机构分别是:网络支付对应账户侧的互联网支付机构、收单对应收单机构、信贷对应助贷机构和增信机构。

网络支付:减费让利直接降低账户端支付平台的收入和利润,收入降幅预计10%以内。

文件鼓励降低支付账户服务费,主要包括:1)鼓励支付机构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有经营行为的个人等网络支付商户服务费实行优惠,优惠后价格不高于现行标准9折。

2)鼓励支付机构对采用收款码收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经营行为的个人免收支付账户提现手续费。

第三方支付账户端机构的收入主要来自商业支付和提现业务。

按支付业务性质分,第三方支付主要包括商业支付(线上线下消费支付等)、金融支付(线上金融产品购买及偿还贷款等)以及个人支付(红包、转账、信用卡还款等)。

由于支付机构一般不对个人支付收费,部分也不向金融支付收费,因此支付业务收入主要即来自于商业支付及提现业务,降费政策对收入的影响预计在10%以内。

但由于支付机构就个人支付、金融支付和商业支付均需向银行支付交易成本,即使银行针对商业支付降成本,但其总成本下行幅度低于总收入,因此仍将拉低支付业务毛利率。

具体影响程度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①从绝对额来看,商业支付和提现交易规模越大,对收入影响越大。

②从业务结构来看,商业支付占比越高,对利润率影响幅度可能越小。

因为商业支付是支付业务的核心利润来源,商业支付占比越高,金融支付和个人支付刚性成本对利润率的边际影响越小。

③从商业支付线上线下占比来看,线上支付占比越高,对收入影响越大。

从监管决心看,对商户的综合费率下降幅度比较刚性,降费压力只能在账户端、服务商和收单三类机构间分配。

由于线上支付基本是直连,降费更多由支付机构独自承担。

而线下收单机构和服务商参与渗透率高,服务商及收单机构可能分担一部分降费压力。

具体分担比例取决于服务商和收单机构对账户端平台的谈判力。

收单:银行卡收单以传导让利为主,扫码支付收单或受影响。

由于银行卡收单有明确的7:X:1的分账机制,此次监管的要求为“切实将发卡行、银行卡清算机构让利传导至商户”,我们预计收单机构更多是保证商户享受到发卡行和清算机构给予的折扣优惠,自身需额外让利可能性不大。

而对于扫码支付收单业务,可能需要与账户端机构共同承担减费压力。

由于收单净费率一般在0.05%~0.15%之间,本已属于产业链中最薄利环节,预计收单机构整体让利空间有限。

消费信贷:助贷机构及增信机构均将面临takerate下行压力。

7月8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表示,部分大型互联网平台通过导客引流来收取费用,可能就占到6%-7%,再加上一些提供风险缓释措施的市场主体收取6%-7%,真正银行收4%-5%。

“减费让利不仅涉及银行业,同时也涉及多方市场主体”,“既要规范银行这一端收费,同时还要在与融资收费相关的其他市场主体方面加大规范力度”。

预计助贷平台和增信机构(如提供信用保证保险的保险公司、提供融担服务的担保公司)均将承受takerate下行压力,具体压降幅度尚不明确。

随着借款人综合费率的下调,部分平台或将被迫放弃部分过于下沉客群。

另外,助贷机构在征信新规下如何向银行提供服务的细节尚未明确,预计行业调整期将进一步拉长。

全面纳入并统一监管准绳原则不变,如何兼顾社会价值与股东价值是重要观察点。

7月8日,监管再次重申“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的原则,金融科技全行业商业模式调整正在进行。

金融科技企业不能再单纯只聚焦于效率优先,需要将社会价值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兼顾生态中所有参与者的利益,以实现可持续增长。

短期阵痛已经显现,长期有望行稳致远。

因为监管意在防范风险而非遏制创新。

在这一重要转折期,投资者只有选择那些具有制度创新能力,可以兼顾社会价值与股东价值的公司,才能安枕无忧。

风险因素。

监管政策收紧超预期,宏观经济下行带来业务和潜在资产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