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债市聚焦系列:宣传口径收紧,“固收+”基金未来如何发展?-220822

《中信证券-债市聚焦系列:宣传口径收紧,“固收+”基金未来如何发展?-220822(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债市聚焦系列:宣传口径收紧,“固收+”基金未来如何发展?-220822(29页).pdf(2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援引中国基金报报道,近期部分基金公司接到窗口指导,要求对于基金合同定义的投资组合中权益资产占比上限超过30%的产品,不能在宣传时将其称作“固收+”基金,也不能按照“固收+”基金的特征对其进行推广。为何要明确“固收+”基金的投资范围和宣传口径?目前“固收+”基金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又会如何发展?对资本市场又会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监管收紧“固收+”基金宣传口径:此前“固收+”大概念之下囊括的基金产品范围过于宽泛,存在含权比例差异较大、风险收益特征不明确的问题,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度较低。今年以来权益市场持续震荡,部分基金产品净值波动较大,与原本宣传中的“固收+”基金波动特性不符,引发投资者不满。在此背景下,根据中国基金报报道,近期部分基金公司接到窗口指导,要求对于投资组合中权益资产占比上限超过30%的产品,不能在宣传时将其称作“固收+”基金,也不能按照“固收+”基金的特征对其进行推广,意图让“固收+”基金回归原本的风险收益特征,提高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度,从而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持有体验。
▍“固收+”产品规模变化情况:我们按照窗口指导对于“固收+”基金的定义,测算得到截止二季度末,市场上的存量“固收+”基金规模约为1.63万亿元。规模的变化上,2022年以前“固收+”基金规模持续处于高速扩张阶段,但进入2022年后,其规模转缩,二季度规模较去年年底下降1608亿元,新发的基金数量也有所减少。同时“固收+”理财产品也面临类似的困境,上半年存续数量和新发数量的增长均显著放缓,显示赎回压力较大。
▍“固收+”产品风险收益特征:2022年“固收+”基金收益表现远不如往年,截至8月16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02%,波动也较往年更大,最大回撤均值为-5.94%,主要由于今年以来权益市场震荡较大,拖累“固收+”产品的净值表现,引发了投资者的大量赎回,同时赎回潮造成“股债双杀”现象,加剧投资者的赎回行为,导致“固收+”市场规模超预期收缩。但“固收+”基金收益率5月起大幅回暖,7月至今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6.08%,因而推测目前“固收+”市场规模或已止缩。
▍未来发展展望:收紧口径后,预计由于投资者与基金产品之间的匹配度较低而加剧规模波动的情况会减少,“固收+”市场规模变化或将重回基本面主导的增长逻辑,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具体原因如下:第一,在全面净值化时代,纯固收产品也要面临净值波动和回撤的情况下,部分投资者或更加青睐“固收+”产品。第二,“固收+”产品通过多资产配置、低相关性策略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第三,低利率环境是大势所趋,权益类资产成为增厚收益的重要来源,“固收+”产品或大有可为。第四,居民财富不断积累,金融资产配置需求提升,“固收+”产品的规模也有望随着市场的壮大而迎来自然扩张。
▍对市场的影响:年初投资者的大量赎回行为之下,压力同时传导至债券和股票市场,一度引发“股债双杀”现象,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而宣传口径收紧之后,随着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度的提高,由于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和投资者认知不匹配而出现赎回潮的可能性会随之降低,加强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固收+”产品配置策略建议:建议“固收+”产品强化债券资产作为底仓的安全垫作用,可以增加高等级债券的配置比例,参考海外资产管理公司推进多元化配置或也为一个值得布局的方向。权益类资产配置上短期内注意市场赛道切换,长期仍建议以稳为主。另外可加大关注可转债做高收益、控制回撤的重要作用,但高估值水平之下转债市场有精细择券的必要,建议规避有潜在瑕疵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