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均胜电子-600699-打造智能汽车时代的“联发科”-210711

《安信证券-均胜电子-600699-打造智能汽车时代的“联发科”-210711(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信证券-均胜电子-600699-打造智能汽车时代的“联发科”-210711(34页).pdf(3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摆脱“制造”属性,智能化重塑公司定位。 均胜电子起步于“汽车制造”,在全球汽车安全、汽车电子领域抢占先机。 市场目前仍更多地把公司当作传统的零部件企业,忽视了其已从传统制造转型为汽车“智能化工厂”背后的行业空间和盈利模式的深刻变化。 在汽车智能化的巨大浪潮下,依循着“外设硬件革新-内在智能深化-应用生态重塑”的渐进路线,均胜电子凭借其“硬核实力”,有望从群雄割据的市场格局中脱颖而出。 问鼎汽车安全市场,业务重塑底部反转。 公司在收购高田后已成功跃升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供应商,市场份额达到30%。 经过近三年整合,公司安全业务已开始进入盈利上升通道,毛利率的上升叠加费用率下滑的结束,将带来边际性拐点。 具体来看,收入端:高毛利新订单的切换+原有亏损订单的结束;费用端:人员整合进入尾声+自动化水平提升+整合费用的完结。 对标Autoliv,公司安全产品的毛利率将具备4个点以上的提升空间。 被低估的智能化座舱革命:“一横一纵”战略下的谋进。 均胜电子以智能座舱为抓手,依循着“外设硬件革新-内在智能深化-应用生态重塑”的渐进路线,背靠“均胜普瑞+均联智行”已展开“一横一纵”的先手布局。 “一横”:均胜普瑞基于“德系品质、中国基因”下的产品优势和服务能力是其持续获得“顶流”主机厂认可的关键,而市场普遍忽视的全球供应链能力和自动化工程能力是其能从智能化筑底到跃升的核心驱动;“一纵”:均联智行长期深耕于智能化“纵深”能力,在软硬件解耦的趋势下,无论是其所具备的客户基础,还是拥有的硬件工程化量产能力,亦或是其软件算法的赋能水平,均占据长足优势。 公司“一横一纵”的深度结合,将实现从“座舱外设硬件+控制器解决方案+软件算法”的完整覆盖,而这也将是均胜电子能在日后智能化竞争中再取天王山的关键。 前瞻性卡位“感知-决策”,自动驾驶闭环静待花开。 公司前瞻布局自动驾驶,已深度卡位“感知-决策”。 其中,感知层:战略投资图达通,已实现在蔚来ET7中激光雷达的供货;决策层:实现了V2X技术、智能云技术的赋能,其中5G-V2X车载终端设备也已向华人运通、蔚来等主机厂量产供货。 长期看,公司或将通过V2X的技术积累和在座舱域控制器上的沉淀,切入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领域,并叠加自身自动驾驶软件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域控制器+激光雷达+5G-V2X+软件算法”的商业闭环。 投资建议:短期看,汽车安全业务的边际拐点已然出现,而智能化的前瞻性布局是公司在长期逻辑下的核心看点。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不管是智能座舱还是自动驾驶方面,公司均已进行了先手布局,并获得了明显的卡位优势。 在行业红利席卷之际,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值得期待!我们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501.89、604.02、717.1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31、17.40、25.43亿元,维持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37元。 风险提示:全球车市波动影响;业务整合进程不达预期;新技术研发进程不达预期;疫情二次爆发影响;芯片短缺影响;智能汽车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