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储能行业跟踪点评:政策呵护料将加速,储能发展空间广阔-210712

《中信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储能行业跟踪点评:政策呵护料将加速,储能发展空间广阔-21071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储能行业跟踪点评:政策呵护料将加速,储能发展空间广阔-210712(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7月10日,中国能源高端论坛――储能安全专题研讨会召开,与会工信部及能源局领导均披露了后续多项储能行业配套政策的编制计划,我们预计,受益于政策呵护力度不断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建设,电力交易体系的完善和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政策呵护有望加强,行业发展不断提速。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7月10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主办的中国能源高端论坛――储能安全专题研讨会召开,会议上政府多部门表达了对未来储能行业发展的多项指导性文件正处于储备进程中,包括工信部电子司开展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的制修订工作,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储能与能效处参与编制的《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等多个政策文件。 储能行业发展逐步迈入产业化推广阶段,预计“十四五”前期相关政策文件有望迎来密集探讨与发布,助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抓手,储能的产业化获得多方面支撑。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反映了“双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应用)、“双随机”(供给侧随机性和需求侧随机性)影响下电力系统的必然发展方向。 同时,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储能的应用推广可以在电源侧化可再生能源为稳定出力电源,在电网侧沿关键节点(如变电站等)助力调峰调频,在电源侧组成综合能源管理系统。 因此,储能的快速发展将加速新型电力系统的升级建设,而新型电力系统也为新型储能技术与抽水蓄能等传统储能手段在未来5-10年的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基础。 从0到1完成突破,储能产业蓄势待发。 根据CNESA数据,近五年来,全球/中国新增电力储能装机量分别为21.1/10.8GW,其中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量分别为11.3/2.6GW,近五年CAGR分别为64.9%/84.4%,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截至2020年底,全球/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量分别189.8/35.1GW,分别同比增长2.8%/8.3%;从结构来看,全球/中国的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持续下滑至90.9%/90.5%,而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占比快速增长至6.9%/8.0%,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比分别为90%/87%,均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2020年规划和在建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规模已经超36GW;我们测算预计国内“十四五”期间源网侧/用户侧占比约70%/30%,从储能技术来看,成本低、各项性能相对均衡的锂电池将是“十四五”期间主流的新型储能技术,同期国家电网计划新增20GW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随着“风光+储能”平价的关键节点到来,电力体系和辅助服务市场的完善,储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风险因素:储能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政策支持力度不及预期,储能系统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储能行业迎政策利好,有望解决储能主体市场地位和配套政策缺失痛点,开启市场化新阶段,储能设备供应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率先受益。 电池环节:推荐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逆变器环节:重点推荐锦浪科技,建议关注固德威等;系统环节,建议关注永福股份、科士达、派能科技等;综合能源系统领域推荐国电南瑞,建议关注涪陵电力。 中长期看氢储能应用有望加速,绿氢成本有望下降,利好燃料电池等氢能利用设备,推荐亿华通、东方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