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本轮疫后消费复苏有哪些不同点?-220811

上传日期:2022-08-11 17:28:31 / 研报作者:陈至奕孙金霞2015年水晶球非银行金融研究最佳分析师第3名
王仲尧
/ 分享者:1005672
研报附件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本轮疫后消费复苏有哪些不同点?-220811.pdf
大小:46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本轮疫后消费复苏有哪些不同点?-220811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本轮疫后消费复苏有哪些不同点?-220811
文本预览:

《东方证券-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本轮疫后消费复苏有哪些不同点?-220811(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本轮疫后消费复苏有哪些不同点?-220811(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研究结论
  站在当前时点观察,疫情对居民消费倾向、消费结构等产生的影响可能是深刻且长远的。在前期报告《疫情影响中长期消费趋势了吗?》一文中我们通过疫情下消费品价格、销量等指标,分析了2020年疫情对消费的短期冲击,以及过去2-3年内居民消费行为的中长期结构变化。本文我们延续这一主题,利用天猫淘宝各品类的销售数据,重点探讨今年上半年疫情冲击后消费的修复有哪些新的特征。
   2020年2月新冠疫情初期(下称“第一轮疫情”)和2022年4月上海进入静态管理(下称“第二轮疫情”)是经济受冲击最大的两个阶段,总体来说,不论是第二轮还是上一轮,各品类消费品的销量在疫情冲击期间普遍下滑,维持相对韧性的是一些必需品和居家相关的消费品:(1)食品饮料、医疗用品等必需消费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其销量份额在疫情期间普遍提升。2020年2月粮油调味/速食/干货/烘焙、酒类、零食/坚果/特产的销量占比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5、0.4、4个百分点;2022年4月这三类的销量占比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0.8、0.03、1.9个百分点,可见第一轮疫情中必需消费品销量占比的提升幅度普遍高于第二轮,绝对数额来看亦是如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可能是第一轮疫情波及的范围更广,全国性的囤货性需求更强,另一方面第一轮疫情处于春节期间,粮油烟酒的消费需求本身就更为强劲;(2)居家相关产品是疫情受益板块之一,厨房电器、平板电脑等产品的销量占比在两轮疫情中均有所抬升,尤其是平板电脑,是为数不多销量绝对值同比实现增长的消费品,其2020年2月和2022年4月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了41%和3%。
  对比两轮疫情可知,冲击的幅度也存在不同点:(1)第一轮疫情中,大部分销量绝对值出现增长的消费品是与防疫相关的产品(如消毒用品),但它们在第二轮疫情中的销量表现明显弱于第一轮。2020年2月,防疫相关物资销量显著增长,例如洗护/清洁泡沫机/洗手机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4倍,家庭环境清洁剂同比增长了2.7倍,体温计同比增长了4.5倍,2022年4月以上三个消费品的销量同比分别为14.2%、-15.1%、130.6%;(2)居家办公类消费品在第二轮疫情中的受益程度也显著弱于第一轮,2020年2月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销量分别同比增长90%和41%,2022年4月的同比增速下降至-53%和2.5%,或与产品使用期限较长有关;(3)线下消费相关产品的销量同比大幅负增,回落幅度位居前列,但第二轮疫情中受到的冲击幅度有所收窄。例如点/验钞/收款机及配件的销量在两轮疫情期间分别同比下降64%和47%,专项户外运动装备的销量分别同比下降78%和54%。
  本轮消费复苏有哪些不一样?(1)宏观层面上更加陡峭的修复斜率:2022年6月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8%,相比疫情低谷回升了10.2个百分点;线上消费亦是如此,2022年5-6月实物网上零售额同比平均增长了11%,增速接近本轮疫情之前的水平;(2)在房地产市场持续探底的背景下,本轮消费复苏中地产后周期消费品表现式微,今年6月,家装主材、大家电、电子/电工、基础建材和住宅家具的销量同比分别下降59%、17%、27%、25%和62%,微观数据与限额以上零售额数据相互印证,对于后者,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是6月少数同比仍呈负增的消费品;(3)旅行相关消费品受影响的程度减弱,恢复的速度也在加快,6月潜水装备、旅行袋的销量占比已超过去年同期。不过,占比变化并不能反映全貌——疫情后旅行类消费品持续低迷。2021年潜水装备、旅行便携设备、旅行袋的销量分别相当于疫情之前2019年的39%、49%和93%,2022年分别相当于2019年的23%、21%和64%。
  风险提示:(1)本文采用了在线网购数据,不同渠道的消费偏好、产品种类等方面差异较大,线上数据反映的特征可能与整体情况存在偏差;(2)疫情期间消费的收缩不仅来自于需求侧,还有供应链紧张带来的负面效应。新冠疫情降低了物流配送效率,给供给侧带来不利影响,这一因素也会压制一部分需求,而本文数据难以全面衡量。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