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中国光大绿色环保-1257.HK-2022年中报点评:业绩承压但运营占比提升,加速发力新业务-220811

《中信证券-中国光大绿色环保-1257.HK-2022年中报点评:业绩承压但运营占比提升,加速发力新业务-2208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中国光大绿色环保-1257.HK-2022年中报点评:业绩承压但运营占比提升,加速发力新业务-22081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原材料成本上升及固危废处置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公司2022H1业绩低于预期。公司采取自主收储、热电联供等多种方式应对成本和价格压力,固危废市场竞争情况预计在局部疫情影响减弱工业加速复工复产后有所改善。运营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正谋求布局碳中和新业务以引领转型和打造新增长点。我们下调2022~2024年EPS预测至0.34/0.41/0.47港币,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4/4倍,给予目标价2.04港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1H2022 EPS 0.18港元,低于预期。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1H2022实现营业收入42.20亿港元,同比略微下降2%;实现归母净利润3.72亿港元,同比下降47%,折算基本每股收益0.18港元。H1业绩低于预期,主因为生物质原材料及燃料成本大幅上涨,固危废处置市场竞争激烈。
▍运营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成本上涨及竞争激烈导致业绩承压。项目陆续投运使得公司1H2022生物质及生活垃圾处理量分别同比增长14%和3%至426.6万吨和171.7万吨,推动公司H1的上网电量同比增长3%至29.9亿千瓦时,供气量同比增长11%至117.2万吨;公司H1危废及固废处置量22.3万吨,同比高增94%,处置规模增长推动公司H1运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至33.2亿港元。H1公司建造业务由去年同期12个减少至5个,建造收入同比下滑36%至7.1亿港元。上半年公司运营服务收入占比同比提高9个pcts至79%,收入质量持续改善。由于生物质原材料及燃料成本大幅上升,固危废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公司H1毛利率同比下降7.5pcts至23.1%。期间费用方面,公司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略微提升0.6/0.4个pct至6.2%/8.7%。截至1H2022,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5.0%,较上年末下降0.1个pct,财务状况保持健康。
▍自主收储实现降本增效,围绕双碳加速业务转型布局新增长极。面对生物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行的压力,公司建立自主收储运体系,完善区域调度机制,不仅从源头保障原材料供应,并且实现控价增效目的。公司持续推进生物质综合利用业务向综合能源转型,大力拓展冷热电三联供,供气市场不断拓宽。光伏、储能、氢能等新兴减碳及新能源业务也在积极研究推进中。在双碳背景下,公司将盘活存量碳资产,未来在碳市场参与放开后而创造新收入来源。危废及固废处置业务正由无害化向资源化转型,今年上半年公司成功落地黄石10万吨、徐州10万吨废旧轮胎资源化产能。
▍风险因素:补贴政策超预期调整;燃料收集成本大幅上升;工业废物量/价下滑。
▍投资建议:考虑到生物质能及燃料成本高企,固危废处置市场竞争激烈,我们下调2022~2024年EPS预测至0.34/0.41/0.47港币(原预测0.65/0.71/0.76港币),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4/4倍。参考公司历史估值,给予2023年5倍目标PE,对应目标价为2.04港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