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东方电缆-603606-022年中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增长前景光明-220809

《中信证券-东方电缆-603606-022年中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增长前景光明-220809(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东方电缆-603606-022年中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增长前景光明-220809(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2022H1业绩下滑,主要由于疫情影响项目开工节奏放缓,海风产业链盈利回落及业务结构变化摊低整体毛利率。随着海缆招标加速推进,2023年市场有望迎来显著复苏,公司业绩或将快速修复。调整公司2022-24年EPS预测至1.75/2.79/3.55元,给予目标价84元(对应2023年30倍PE),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短期承压,盈利能力下滑。公司2022H1实现营业收入38.59亿元(+14.0% YoY),归母净利润5.22亿元(-18.0% YoY),其中海缆及海洋工程业务收入18.37亿元(-0.3% YoY),陆缆收入20.22亿元(+31.1% YoY);22Q2实现营收20.43亿元(+5.3% YoY,+12.5% QoQ),归母净利润2.44亿元(-32.1% YoY,-12.4% QoQ),业绩下降主要由于国内海上风电工程受疫情影响,建设进度延缓,导致海缆项目交付延后。公司2022H1毛利率23.7%(-6.1pcts YoY),其中22Q2毛利率20.6%(-9.1pcts YoY,-6.6pcts QoQ),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项目无补贴平价趋势下,海缆系统盈利下滑,毛利率同比下降约9pcts,且由于毛利率较低的陆缆业务占比提升,进一步摊低整体盈利水平。
▍海缆订单持续放量,奠定业绩成长基础。截至2022年7月底,公司在手订单105.22亿元,其中海缆系统63.11亿元(220kV及以上海缆约占64%,脐带缆约占10%),陆缆系统26.447亿元,海洋工程15.64亿元。我们研判2022年国内将进入海上风电招标快速复苏之年,项目招标需求或接近20GW,海缆订单有望持续放量,且加速向330kV以上超高压海缆升级。公司作为国内产能规模最大、技术实力领先的海缆行业龙头,客户认可度高,拿单能力突出,订单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海缆产能持续扩张,份额有望稳步提升。2021年前公司海缆系统年产值约30亿元,陆缆系统年产值约25亿元;2021年公司东部(北仑)基地建成投产,新增年产值约45亿元,目前海缆系统年产值增至约60亿元,陆缆系统增至约40亿元;超高压海缆南方产业基地(一期)预计将于23H1投产,预计将新增海缆年产值15亿元,届时公司海缆年产值将达75亿元,市场份额及规模优势有望加速提升。公司东部(北仑)基地和南部产业基地紧邻市场与客户,可快速有效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公司在荷兰鹿特丹设立欧洲子公司,也有利于进一步突破海外市场,强化全球业务布局。
▍风险因素:海上风电装机增长不及预期,订单增长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疫情影响风电建设进度等。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基于公司中报及海风建设有所延后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2-24年净利润预测至12.1/19.2/24.5亿元(14.1/18.8/23.8亿元),对应EPS预测分别为1.75/2.79/3.55元,现价对应PE 43/27/21倍。在海风成本快速下降和项目建设陆续启动的背景下,2023年国内海风市场有望迎来显著修复,公司在手和待签订单充裕,业绩增长确定性强。在市场修复预期下,可比公司(新强联、日月股份、海力风电)2023年平均PE提升至26倍左右,我们考虑海缆环节壁垒高、格局优、中长期需求增长快的特点,以及公司在海缆行业的技术、份额、区位布局和客户等优势,给予公司一定估值溢价,按照2023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84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