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航证券-德龙激光-688170-深耕精密激光加工,Micro LED与新能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220804

上传日期:2022-08-09 08:35:12 / 研报作者:邹润芳卢正羽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中航证券-德龙激光-688170-深耕精密激光加工,Micro LED与新能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220804.pdf
大小:1.7M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航证券-德龙激光-688170-深耕精密激光加工,Micro LED与新能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220804

中航证券-德龙激光-688170-深耕精密激光加工,Micro LED与新能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220804
文本预览:

《中航证券-德龙激光-688170-深耕精密激光加工,Micro LED与新能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220804(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德龙激光-688170-深耕精密激光加工,Micro LED与新能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220804(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深耕精密激光加工,Micro LED与新能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德龙激光(688170)   具备产业链一体化能力的精密激光加工翘楚。   公司是业内知名的激光加工设备及激光器制造商,专注于高端精细微加工领域,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3.5亿元、4.2亿元、5.5亿元。公司是业内少有的同时覆盖激光器和精密激光加工设备的厂商,具备产业一体化优势,主要产品包括精密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器、激光加工服务等,2021年占主营收入比重分别为74%、10%和5%。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及光学、显示、消费电子及科研等领域,2021年半导体及光学激光加工设备收入约占精密激光加工设备的40.57%。公司客户包括中电科、华为海思、中芯国际、长电科技、华润微、京东方等行业知名企业,2021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为20.1%。   受益于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进程加速、5G技术商用孕育新需求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30.5%;毛利率为50.74%,同比下滑0.77pct;净利率为15.97%,同比略降0.07pct。公司聚焦于半导体及光学领域的高端定制化精密激光加工设备,且激光器、运动控制平台等核心零部件自产,盈利能力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分产品看,2021年精密激光加工设备、激光器、激光设备租赁服务、激光加工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8.8%、51.8%、52.3%、54.8%。   激光精细微加工领域有望随制造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   激光加工应用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领域,伴随制造业向精细化、智能化发展,激光加工设备开始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动力能源等传统宏观领域逐步渗透到显示面板、消费电子、继承电路等精细微制造领域。据《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我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达821亿元,工业领域占比约62.5%,而半导体和精加工约占工业激光应用下游的21%,对应市场规模约108亿元,约为宏观激光加工的1/3,伴随下游需求释放,预计未来将维持较快增长。   巨量转移和检测设备有望受益Micro LED渗透率提升。   Mciro LED有望凭借高解析度、低功耗、高亮度等优势成为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据Omdia预测,2025年全球Micro LED市场空间约74.2亿美元,2021-2025年CAGR达131%。巨量转移设备和检测设备需要满足对位精度高、转移过程无损伤、转移效率高等特点,其精度、良率、制程时间等是决定Miro LED量产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仅大族激光、德龙激光等少数企业具备量产能力。公司提前在相关技术方面进行储备,配合京东方、华灿光电等客户进行小批量工程测试,下半年或取得相关订单,未来有望充分受益Mciro LED渗透率提升。   掌握核心技术,布局新能源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1)公司研发能力较强,19-21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均超过1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1年末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达22.24%。公司掌控激光应力诱导切割技术、硬脆材料激光切割技术等精细加工技术与激光谐振光学设计技术、长寿命皮秒种子源技术等激光器技术,下游客户包括中电科、京东方、东山精密、华为、中芯国际等知名企业。据CINNO Research统计,2020年公司泛半导体激光设备销售额国内第三;16-20年公司面板厂激光切割设备销量国内第三。我们认为,公司技术优势突出、客户资源优质,市场地位有望持续巩固提升。2)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对各零部件要求苛刻,公司具备激光器、运动平台、控制软件等核心部件自产能力,2019-2021年公司激光器自产比例分别为67.92%、66.67%和61.90%,搭载自产激光器设备毛利率分别为46.57%、56.94%、56.17%,分别高于搭载外购激光器8.29pct、18.78pct、16.75pct,全产业链优势突出、盈利能力强。3)此外,公司基于核心技术的可延展性,布局新能源(光伏、锂电)、汽车电子、光通信、AR/VR等新领域,已推出新产品并取得相关订单,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4年实现营收7.47亿元/11.54亿元/17.88亿元,净利润1.22亿元/1.97亿元/3.1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为52X/32X/20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Micro LED应用不及预期;新能源领域拓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