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永赢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增长,国产替代进程加快-220808

《信达证券-永赢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增长,国产替代进程加快-220808(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永赢中证全指医疗器械ETF: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增长,国产替代进程加快-220808(27页).pdf(2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内容摘要: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高速增长,国产替代进程加快。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7789亿元,灼识咨询预计2020-2030将保持11%的复合增速。从总量来看,中国医疗器械与药品市场规模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1:1);MRI、CT等高端影像设备的人均保有量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行业主要驱动力包括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慢病化推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新技术推广推动行业规模扩容。进口产品主导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如影像设备、高值耗材等国产化率较低,国产替代正当时,行业龙头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细分市场迎来发展机遇。1)医疗设备:新技术和产品升级带来行业扩容,国产设备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实现国产替代,行业龙头联影医疗及华大智造的上市有望推升中高端医疗设备国产替代的浪潮;2)高值耗材国家集采持续推进,短期受到降价影响,但长期看国产化率较低的关节、起搏器等领域有望通过集采获得更高市场份额实现放量;3)低值耗材:技术提升进入国际龙头企业供应链,集中度持续提升将催生行业龙头;4)IVD:化学发光安徽集采利好国产企业,模式复制后有望抢占进口市场;5)第三方实验室(ICL):渗透率不到10%,低于美、德等发达国家。新冠检测进一步提升ICL行业能力,有望加快渗透率提升。
医药行业估值和持仓比例处于底部,迎来最佳配置时机。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自2018年以来持续下降,2022Q2非医药基金持仓比例降至4.3%。医药行业估值也持续下行,申万医药指数PE-TTM降至24倍。基金医药持仓比例和医药行业估值均处于历史底部,医药集采政策见底,医药行业,尤其是高成长的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将迎来最佳配置时机。
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H30217.CSI)中证全指样本股中的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行业股票组成,以反映该行业股票的整体表现,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标的。该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发布日期为2013年7月15日。
指数收益优于同类指数及沪深300指数: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自基日以来业绩表现优异,指数年化收益率达16.55%,累计收益为1268.15%,整体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以及中证500指数的业绩表现。指数今年以来,业绩表现优于申万医疗设备指数,特别是近三个月以来,在申万医疗设备指数下行的同时可以获得5.93%的累计收益。
指数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2年7月29日,指数市盈率(TTM)为19.42倍,在指数发布以来的PE数据中位于0.05%的百分位,在近一年以来的数据中位于0.38%的百分位;市净率(LF)为4.91倍,在指数发布以来的PB数据中位于14.62%的百分位,在近一年以来的数据中位于1.13%的百分位。
永赢中证全指医疗器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交易代码:159883.SZ,以下简称“医疗器械ETF”)于2021年4月30日上市。医疗器械ETF采用被动式投资策略,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基金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
基金经理:万纯先生,北京大学硕士,8年证券相关从业经验,曾任中国结算技术部基金业务组经理助理;平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助理;现任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与数量投资部副总监(主持工作)。投资经理年限3.17年,在任管理基金数9只。截至2022年7月29日,在管基金总规模28.39亿元。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新冠疫情加剧;股市波动率上升;金融监管力度抬升超预期。本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预期风险收益水平较高;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