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证券-晨会纪要-210713

《中邮证券-晨会纪要-210713(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邮证券-晨会纪要-210713(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宏观研究中美欧共同推动形成全球性碳定价机制据联合国相关研究显示,传统经济刺激方案将快速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令全球无法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据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介绍,联合国最新研究显示有40%的可能性,全球平均气温在2026年就将增长1.5摄氏度,而《巴黎协定》希望通过各方努力将时间推迟到本世纪末。 法比尤斯表示,他相信碳定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在此次线上会议中,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的代表展示了一份双方联合研究报告。 这份题为《税收政策和气候变化》的报告开宗明义指出,根据目前各国的承诺和相关政策,全球将无法实现2015年《巴黎协定》确立的温控目标。 报告认为碳定价是帮助世界达成《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必不可缺且最具成本效益”的武器。 报告详细描述了碳定价能够发挥的作用,指出碳定价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和最终消费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使用绿色能源,也将推动私营机构增加对清洁技术的投资。 碳定价还具有超越其他刺激手段的灵活性和长效性,能够有效提升政府收入。 在全球三大经济体中,目前欧盟在排放交易中处于领先地位。 早在2005年,欧盟就着手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机制。 目前,欧盟二氧化碳交易体系已日趋完善,价格达到50欧元/吨的水平。 中国于2020年宣布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减排目标。 中国还宣布将在7月择机在上海正式启动全国性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机制。 美国总统拜登在今年1月上任伊始就宣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 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已经有126个国家和地区宣布将在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目标。 国际金融论坛(IFF)和欧洲碳定价工作小组早在2019年就开始共同推动“中欧碳定价倡议”。 此次会议是美国首次加入,并形成三边碳定价讨论机制。 三方还将在今年秋季英国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组织第二场线上会议,进一步讨论全球碳定价形成机制和所涉及的全球治理问题。 行业研究医药研究挑战专利成功首仿药可享1年市场独占期7月4日,国家药监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相关事宜的通告。 《办法》提出,引入批准等待期、药品审评审批分类处理、首仿药市场独占期等制度。 按程序:对相关化学仿制药注册申请设置9个月等待期,对首个挑战专利成功并首个获批上市的化学仿制药给予12个月市场独占期。 《办法》旨在保护药品专利权人合法权益,鼓励新药研究;首仿药可享1年市场独占期,促进高水平仿制药发展。 药品审评审评全面与国际接轨,利好研发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