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证券-《百舸争“财”,谁主沉浮?》系列报告之五:海外财富管理业务的普适性规律总结-220804

《西部证券-《百舸争“财”,谁主沉浮?》系列报告之五:海外财富管理业务的普适性规律总结-220804(3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证券-《百舸争“财”,谁主沉浮?》系列报告之五:海外财富管理业务的普适性规律总结-220804(31页).pdf(3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对摩根士丹利、贝莱德、瑞银集团、嘉信理财四家典型海外头部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进行比较分析,围绕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契机、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三个方面总结规律,为国内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提供普适性经验。
规律1:应运而生,顺势而为。通过梳理海外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史,我们发现财富管理业务实现成功转型的原因在于:1)顺应宏观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把握客户需求变化,积极布局从卖方产品销售模式向买方投顾服务模式转型;2)聚焦主业,选准赛道,通过外延收购实现短期内迅速扩大规模;3)数字化时代下,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赋能财富管理业务。
规律2:客户导向,耦合协同。通过梳理海外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的商业模式,我们发现业务背后隐含两个链条,即价值链与关系链,二者形成耦合关系:1)业务价值链的流向为“客户→渠道→公司”:该价值链上存在四个关键点和一个主要环节,分别是客户、产品服务、投顾、平台和渠道,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协同;2)业务关系链的流向为“公司→投顾→客户”:公司与投顾间构成激励关系,投顾与客户间构成服务关系,二者均为客需导向型;3)业务背后的逻辑:以“更好地服务客户”为核心要义,产品与渠道为服务客户的两大抓手。其中,产品端需具备“投”、“控”两大能力,渠道端需具备“触”、“顾”两大能力。
规律3:增量价,提效率,加杠杆,促盈利。通过拆解海外头部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的盈利模式,ROE提升的主要驱动力为盈利能力及杠杆率的提升。1)盈利能力:经营净利率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机构提升盈利能力的路径可总结为“量→价→率”,背后的驱动因素分别为“AUM→费率→成本”;2)杠杆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杠杆率是提升ROE的另一重要抓手。
规律4:量增价减,蛋糕变大;费率分化,格局重塑。通过分析海外头部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的费率变化,我们发现产品费率的下行趋势明显,定制化产品与标准化产品的费率分化;其中,定制化产品服务费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标准化产品(如被动投资产品)费率处于较低水平,采用两类产品策略的公司利润分配模式也存在差异:1)定制化产品公司:投顾/平台/公司利益分配呈现5-2-3趋势;2)标准化产品公司:投顾/平台/公司利益分配呈现3-3-3趋势。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海外经验的适配性风险、市场波动风险、不构成推荐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