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理想汽车-2015.HK-跟踪快报:L9驱动品牌向上,静待后续产品投放-220801

《中信证券-理想汽车-2015.HK-跟踪快报:L9驱动品牌向上,静待后续产品投放-22080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理想汽车-2015.HK-跟踪快报:L9驱动品牌向上,静待后续产品投放-220801(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L9成为现象级产品,助力“理想汽车”品牌升级。尽管7月15日开放试驾以来,市场对L9空气悬挂等存在担心和质疑,但我们判断,L9仍将凭借其在智能化的优势,以及家庭旗舰SUV的定位,获得持续长期的生命力,产品后劲值得期待。我们看好理想汽车凭借增程、纯电并举的路径,持续打造爆款产品,把握智能电动汽车浪潮,积累品牌优势。我们维持对公司的乐观态度,上调L92022年的销量预期至4万辆,上调全年收入预测至571亿元,维持公司2022年5.2倍PS估值预期,上调公司目标价至:美股42美元/ADR(原40美元/ADR)、港股165港元/股(原155港元/股),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市场的分歧和共识。2022年初至今,理想汽车在新势力公司中的股价相对收益较高,体现资本市场对于新车L9和公司中长期发展的乐观态度。公司股价自6月底高位下跌约20%,反映市场对公司中长期发展亦存在担忧和分歧:1)L9试驾中空气悬架损坏引发争议,部分潜在消费者出现观望;2)投资人担忧L9在46万元价格带市场空间有限,担忧2023年的销量持续性;3)7月初华为问界M7上市,30-35万元价格带SUV市场竞争日趋激励,理想ONE的份额是否会被挤占;4)公司未来新产品投放进度,2023年将由增程路径向纯电路径拓展,产品定位和竞争力是否能否延续之前的成功经验等。
我们的看法如下:
▍L9的潜在市场空间约180-200万辆,2023年的产品稳态月销量将维持1万台量级。1)基于Marklines数据,我们综合考虑汽车产品指导价和终端零售价等因素,我们判断,中国40万辆以上乘用车市场规模近200万辆(2021)。在40万元以上乘用车车型市场,ABB(奥迪、宝马、奔驰)占据近半壁江山(份额47%),沃尔沃、雷克萨斯、凯迪拉克等紧随其后。该价格段产品以外资产品为主。2)理想L9有望在目标价格段获得7%-8%的份额,支撑13-14万辆的年销售规模,主要因其在智能化的领先产品理念和配置,具备独特竞争优势。公司7月18日官方宣布,为打消用户对空气弹簧的顾虑,理想L9的空气弹簧质保方案将提升到与三电系统相同的8年/16万公里,同时L9的二手车交易不影响质保的有效期。此举亦有望支持L9销量持续稳定。
▍理想ONE是30-35万元SUV产品定义者,预计未来销量仍有较强韧性。1)7月4日,华为问界M7发布,定价31.98-37.98万元。市场担心华为进军该领域,侵蚀ONE的份额。我们认为,理想ONE作为30-35万元价格带SUV的产品定义者,仍具有较强的产品优势和消费韧性。2)理想ONE 2018年发布,2019年12月开始交付,至今累计销量约18.45万辆。2022年6月,ONE月销达1.3万辆,预计2022全年销售规模将超13万辆。根据Marklines30-35万价格带汽车销量数据约为120万辆(2021),我们预计理想ONE的2022年市场份额将达约11%。3)据多家媒体报道(快科技、天天汽车、懂车帝等),理想ONE后续或将换代为L8。我们判断,改款后的理想ONE将借鉴L9的智能化技术和产品定义,未来产品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如果后续ONE进一步改款,我们判断其仍具较大的销量和份额潜力。
▍中长期成长空间:看好增程&纯电双技术路线。1)增程技术:增程技术方案较燃油车具备比较优势,在降低油耗的同时,可以便利地实现智能化应用,增程路径在未来5-10年仍具有较强的产品竞争力。我们预计,到2024年,公司在增程产品线上将有4-5款产品。2)纯电技术:公司计划于2023年推出纯电平台产品,每年至少发布两款新产品。我们认为,从增程路径向纯电路径拓展,公司风险机遇共存。如果纯电平台产品定义成功、品质稳定,将为公司打开中长期成长的第二曲线。纯电平台下,Whale、Shark主打差异化家庭市场。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17.5/39/75万辆,其中增程式路径产品销量17/35/51万辆;纯电路径产品销量0/4/24万辆。
▍风险因素: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难以招募风险;科技巨头&传统整车厂加速进军智能汽车赛道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特斯拉产品进一步降价导致中国智能电动车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的风险;新能源和自动驾驶行业出现严重安全事故导致估值波动的风险;监管趋严导致自动驾驶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动力电池价格上涨导致公司产品毛利降低的风险;车载芯片供应短缺的风险;公司后续新车型、新功能推出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较高Capex支出导致公司自由现金流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投资建议:我们对理想汽车保持持续的乐观态度,未来随着中国智能汽车渗透率的提高,公司凭借在EREV(增程电动技术)、BEV(纯电动技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领域中的领先优势,有望持续受益。考虑到公司2022Q2销量超预期,以及L9发布之后获得的市场反馈,我们上调FY2022-FY2024营业收入预测至571/1363/2464亿元(原预测值分别为511/1160/1940亿元),上调公司FY2022-FY2024 Non-GAAP净利润预测至10.9/88.5/215亿元(原预测值分别为5.9/49/112亿元)。参照特斯拉在相似年销量阶段的估值水平【2017-2018 PS(TTM)为5倍】,以及考虑公司成长性、盈利能力等核心财务指标,我们维持公司2022年5.2倍PS估值预测,维持公司目标价:美股42美元/ADR、港股165港元/股,维持公司美股及港股的“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