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中材国际-600970-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碳中和需求驱动,水泥工程龙头大象起舞-210713

《中信证券-中材国际-600970-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碳中和需求驱动,水泥工程龙头大象起舞-210713(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中材国际-600970-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碳中和需求驱动,水泥工程龙头大象起舞-210713(30页).pdf(3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为全球水泥工程行业龙头,在海内外竞争地位巩固。 “碳中和”背景下,水泥企业排放标准将趋向严格,有望带来水泥行业技改或新建的浪潮;母公司中建材集团计划的老旧水泥产线升级改建计划也将带来机会;中期内,公司有望通过改建智能产线后切入水泥运营业务。 收购中材矿山等三家公司也将助力公司业务拓展至矿山服务领域。 考虑21Q1公司业绩稳定回升,在手订单充沛,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EPS分别为0.96/1.09/1.24元,分别对应2021/2022/2023年10.0/8.8/7.7倍PE,我们给予公司目标价人民币12.00元,对应2022年11倍PE,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全球水泥工程龙头,21Q1业绩强劲反弹。 公司是水泥生产线工程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全国70%的水泥生产线为公司建造和服务;在海外,公司业务遍布全球72个国家,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公司水泥生产线技术先进,在槐坎建成的水泥示范生产线实现吨成本较现有主流生产线下降约15元/吨,吨熟料排放580千克CO2。 21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1亿元,同比+41.3%;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比+80.79;境外新签订单34.5亿元,同比+40.3%,实现较好复苏。 “碳中和”政策导向和碳交易制度压力为水泥行业带来新的产线升级需求。 水泥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13%,是实现碳中和的重点关注行业。 在水泥自身的碳排放的来源中,自身的化学反应占据60%,燃料占据30%,电力和其他杂质的碳排放占据剩下的10%。 短期内,依靠各环节的技术改进和改建大吨位生产线可以让水泥行业的碳排放水平下降10%,实现水泥行业“碳达峰”。 中长期内,依靠采用替代燃料,替代原料和“碳捕捉”技术,水泥行业有望实现“碳中和”。 全国碳交易系统预计将会在7月择期上线,水泥行业也将在短期内列入碳交易的范畴。 预计碳交易的排放指标的将会采用“基线法”,单位排放量低的水泥企业会因此受益。 政策导向和具体制度将共同推动水泥企业寻求升级生产线降低单位碳排放量,带来水泥工程需求。 碳中和背景下,三重需求共振助推公司发展。 1)碳中和背景下,不考虑母公司,在公司可覆盖的范围内,排放量高的老旧小生产线的改建需求预计带来超过260亿的置换升级需求。 2)母公司中国建材,拥有超过5亿吨熟料产能,其水泥产线均为公司所建造和维护。 推动水泥板块绿色化和智能化升级已经列入中国建材集团的“十四五”规划,为此需要对集团内的水泥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 我们预计未来此类生产线的升级和重建将会给中材国际带来超过300亿机会。 3)公司在海外有成熟的水泥生产运营经验,水泥生产线智能升级之后将会提升运营专业性,为公司带来切入国内水泥生产线运营的机会。 并购带来竞争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切入矿山运营市场。 公司并购南京凯盛、北京凯盛和中材矿山的方案已经于2021年5月7日提交证监会审批。 并购南京凯盛和北京凯盛后,公司在国内的水泥工程的竞争地位将更加巩固。 中材矿山为国家矿山工程和生产的领头羊,拥有超过80座矿山,但矿山开采工作分散于各个下属板块和公司中,我们预计为使得各板块业务更加清晰,未来更多的矿山的开采工作将会被放入中材矿山的体内,进一步提升运营规模。 并购后料将会持续为公司贡献稳定的现金流。 风险因素:海外疫情反复扰动和恶化,招投标和施工受到影响;海外政治风险,恐怖主义风险;碳交易制度上线时间大幅度推迟;“碳中和”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水泥行业盈利不及预期;并购重组机会未获得证监会通过;并购后资产整合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