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证券-芯海科技-688595-动态点评:加码车规级MCU投入,助力汽车智能化-220723

文本预览:
芯海科技(688595) 【事项】 根据公司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披露,公司正在进行的汽车MCU芯片研发项目,主要分M和R系列,M系列主要应用于车身控制,包括车窗、车灯、雨刮、空调等。R系列产品应用于动力总成,刹车系统等。目前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 【评论】 公司是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连接于一体的全信号链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测量算法以及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的企业。公司产品业务布局分为模拟信号链芯片、MCU芯片、健康检测AIOT芯片。公司围绕三大产品线,推出诸多新产品,巩固并保持公司在全信号链领域的领先优势。公司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测控、汽车电子、通信计算机、锂电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仪表、健康产品等。 积极拓展汽车电子市场,为未来提供发展强劲动力。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速,预计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比重将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渗透率的提升而持续增长。公司基于模拟信号链MCU领域的产品研发、产品性能优势,积极拓展汽车电子市场。公司的车规级信号链MCU已经在多家客户端验证通过,并开始进入产品测试和量产导入阶段。同时,公司已于2021年启动下一代车规信号链MCU产品的开发及验证工作,将形成系列化平台产品,继续拓展智能座舱,车身电子市场,2022年将逐步提供给汽车客户进行测试与发开,在车身电子、车灯、座椅等应用上持续发力,助力汽车智能化发展。公司拟发行可转债投资“汽车MCU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助力汽车智能化发展浪潮。 【投资建议】 作为国内高精度ADC技术与高可靠MCU技术的领先企业,公司已打造模拟信号链芯片、MCU芯片、健康检测AIOT芯片三大核心产品线,并覆盖诸多应用领域,与客户A、荣耀、vivo、OPPO、小米、麦克韦尔、美的等多个细分领域领导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并加码持续拓展汽车电子领域。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9.36、12.26、14.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2.28、2.85亿元,EPS分别为1.15、1.63、2.04元/股,对应当前PE分别为42、30、24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拓展进度低于预期 新产品研发进度低于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
展开>>
收起<<
《东方财富证券-芯海科技-688595-动态点评:加码车规级MCU投入,助力汽车智能化-220723(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财富证券-芯海科技-688595-动态点评:加码车规级MCU投入,助力汽车智能化-220723(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财富证券《动态点评:加码车规级MCU投入,助力汽车智能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芯海科技(688595) 【事项】 根据公司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披露,公司正在进行的汽车MCU芯片研发项目,主要分M和R系列,M系列主要应用于车身控制,包括车窗、车灯、雨刮、空调等。R系列产品应用于动力总成,刹车系统等。目前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 【评论】 公司是一家集感知、计算、控制、连接于一体的全信号链芯片设计企业,专注于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测量算法以及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的企业。公司产品业务布局分为模拟信号链芯片、MCU芯片、健康检测AIOT芯片。公司围绕三大产品线,推出诸多新产品,巩固并保持公司在全信号链领域的领先优势。公司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测控、汽车电子、通信计算机、锂电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仪表、健康产品等。 积极拓展汽车电子市场,为未来提供发展强劲动力。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速,预计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比重将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渗透率的提升而持续增长。公司基于模拟信号链MCU领域的产品研发、产品性能优势,积极拓展汽车电子市场。公司的车规级信号链MCU已经在多家客户端验证通过,并开始进入产品测试和量产导入阶段。同时,公司已于2021年启动下一代车规信号链MCU产品的开发及验证工作,将形成系列化平台产品,继续拓展智能座舱,车身电子市场,2022年将逐步提供给汽车客户进行测试与发开,在车身电子、车灯、座椅等应用上持续发力,助力汽车智能化发展。公司拟发行可转债投资“汽车MCU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助力汽车智能化发展浪潮。 【投资建议】 作为国内高精度ADC技术与高可靠MCU技术的领先企业,公司已打造模拟信号链芯片、MCU芯片、健康检测AIOT芯片三大核心产品线,并覆盖诸多应用领域,与客户A、荣耀、vivo、OPPO、小米、麦克韦尔、美的等多个细分领域领导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并加码持续拓展汽车电子领域。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9.36、12.26、14.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2.28、2.85亿元,EPS分别为1.15、1.63、2.04元/股,对应当前PE分别为42、30、24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拓展进度低于预期 新产品研发进度低于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