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铜行业深度报告:供需两旺,景气度上行-210714

《国海证券-铜行业深度报告:供需两旺,景气度上行-210714(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海证券-铜行业深度报告:供需两旺,景气度上行-210714(30页).pdf(3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新能源领域需求成为铜消费重要变量。 2021年正值中国开启“碳达峰、碳中和”征程的元年,欧盟减排目标逐渐提升,美国新能源基建投入3000亿美元。 风能及光伏为主的低碳发电设施建设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同时能源使用端燃油汽车向电动车转变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汽车电动化发展,将推动铜金属大量应用。 预计2021-2023年,新能源领域带来全球铜消费每年分别为92.7、124.8、157.6万吨,3年CAGR为25.9%。 海外引领传统需求复苏。 海外发达地区经济复苏将保持当前趋势,在松货币和宽财政的大背景下,持续对房地产市场形成利好效应。 而汽车市场,美欧经历“V”型反弹,景气度回暖。 地产及汽车行业支撑,海外引领精炼铜需求复苏。 国内方面,电力和家电行业将保持较高增速,而交运和建筑仅仅维持弱复苏。 叠加新能源领域需求拉动,预计2021-2023年,国内铜需求每年分别增长-111.3万吨(-7.69%),+43.8万吨(+3.28%),+30.9万吨(2.24%)。 而全球精铜消费2021年1.68%小幅增速,2022-2023年分别保持3.96%和2.55%的增速。 每年需求分别为2482.1、2580.3、2646.2万吨,3年CAGR为2.73%。 (注:2020年国家收储和库存累积导致表观需求大幅增长,2021年国内需求剔除收储和库存影响,因此呈现大幅下滑。 )铜矿松而冶炼紧,供应呈现小幅增长。 资源供应:铜矿+废铜同期恢复。 复产、扩产及新投产共振,矿端供应进入景气期。 疫情期间欧美国家的出口以及东南亚如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废铜拆解活动有所受限,2021年疫情好转,废铜使用将重回正增长轨道。 预计2021-2023年铜矿+废铜合计供应分别为2155万吨、2253万吨、2346万吨。 国内冶炼产量增长仍是全球产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冶炼产能投产高峰已过,2022年开始冶炼进入扩产缓慢期,预计后期精炼铜产量整体保持弱增长。 全球2021-2023年精炼铜产量分别为2504、2541、2579万吨,3年CAGR为1.8%。 精炼铜供需两旺,铜价中枢上移。 2021、2022、2023年全球精炼铜平衡分别为21.9、-39.3、-67.2万吨。 叠加疫情后期,经济复苏,宽松货币政策延续,对铜价形成的支撑效应。 预计后续3年国内铜价中枢将上移至67000-78000元/吨左右,含自有矿的铜企业将充分受益。 行业评级。 全球经济修复,宏观背景支撑铜价。 精炼铜供需两端均保持景气度复苏,铜价延续高位可期。 给予行业“推荐”评级。 重点关注个股。 紫金矿业:全球拥有超过6200万吨铜资源储备,相当于中国总量的一半。 江西铜业:最大综合性铜生产企业,年产铜精矿含铜超过20万吨。 洛阳钼业:资源生产技术领先,降本具有优势,坐拥刚果金及澳洲铜资源。 云南铜业:外抓资源,内降成本。 铜陵有色:米拉多铜矿复产,资源自给率提升。 风险提示。 铜矿投产进度加快,铜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推荐公司业绩不达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