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韦尔股份-603501-跟踪点评:加大产业链生产环节布局,消除产能瓶颈-210714

《中信证券-韦尔股份-603501-跟踪点评:加大产业链生产环节布局,消除产能瓶颈-210714(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韦尔股份-603501-跟踪点评:加大产业链生产环节布局,消除产能瓶颈-210714(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作为国内cis龙头企业,预计中期受益手机领域份额提升+结构优化,长期看汽车、ARVR领域的多品类扩张。 此次公司变更可转债募集资金项目,进一步加大产业链生产环节布局,消除产能瓶颈。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图像传感器领域的市场竞争力,预计公司2021/22/23年EPS为5.17/6.59/7.96元,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可转债募集资金项目变更公告,原投入项目晶圆测试及晶圆重构生产线项目(二期)13亿元、CMOS图像传感器研发升级8亿元,变更后改为晶圆测试及晶圆重构生产线项目(二期)1.8亿元、CMOS图像传感器研发升级8亿元、晶圆彩色滤光片和微镜头封装项目8.3亿元、高性能图像传感器芯片测试扩产项目2.1亿元、LCOS封测扩产项目0.73亿元。 cis生产包括代工、CP测试、光路层、晶圆重构、芯片测试等环节,公司加大光路、测试等环节产能布局旨在消除生产瓶颈,保障供应链安全。 根据IHS数据,公司下游代工厂包括台积电(8寸2万片/月+12寸2万片/月)、中芯国际(12寸1.4万片/月)、华力微(12寸2万片/月)、力晶(12寸0.5万片/月)、武汉新芯(12寸1.5万片/月)、东部高科等,我们推测公司当12寸片产能约10万片/月,2020年整体图像传感器销量达14.8亿颗。 图像传感器代工后环节包括CP测试(精材等)、光路层(采钰等)、晶圆重组(同欣电等),公司前期已经募资投入晶圆测试及重构项目,预计增加12寸晶圆测试和重构产能各1.5万片/月。 此次变更项目后,公司将新增2万片/月彩色滤光片和微镜头产能,该环节由外协加工变为自行生产,预计24个月达产;另外,公司新增2.25亿颗图像传感器芯片测试产能,减少外协环节,实现30万至6400万像素,从消费类,安防类到汽车专用芯片的成品测试,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公司预计在18个月建设期后达产。 持续扩产LCOS芯片产能,前瞻布局AR领域。 公司在LCOS领域积累超十年,掌握产品设计、晶圆制造、液晶封装、成品检验的全产品线技术,目前已有12寸LCOS投影显示生产线,年产60万颗,产品供应MagicLeap、灵犀微光等客户。 此次扩产后公司预计拥有120万颗的年产能,扩产项目预计在24个月后达产。 并且公司LCOS正在力推汽车AR-HUD应用,如若突破将进一步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涨价因素为短期变量,中期看手机端竞争力提升,长期看平台型设计公司在车载、ARVR等领域的多品类扩张能力。 今年产能紧张背景下,公司TDDI、低像素cis、车载产品等有一定程度涨价,阶段贡献增量业绩。 但我们更关注公司中长期的成长逻辑,中期看公司在手机cis领域有望逐步缩小和国际巨头的差距,受益份额提升以及产品结构优化。 长期看公司作为平台型设计公司持续拓展品类(如模拟、射频、驱动等)以及在车载、ARVR的突破。 风险因素:cis市场竞争加剧;疫情导致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代工厂产能短缺。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年EPS预测为5.17/6.59/7.96元,参考可比半导体公司估值水平以及公司历史估值水平,给予2021年目标PE75倍,提高目标价至388元(原为336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