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资信-2021年第二季度信用债违约分析:首次违约主体数量下降,关注民营企业违约风险加大-210714

《远东资信-2021年第二季度信用债违约分析:首次违约主体数量下降,关注民营企业违约风险加大-210714(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东资信-2021年第二季度信用债违约分析:首次违约主体数量下降,关注民营企业违约风险加大-210714(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第二季度共有19只债券新发生违约,违约时的债券余额合计147.39亿元,涉及的违约主体共有13家,其中4家为首次违约主体。 从过去14个季度的债券违约情况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简称“第二季度”)新增违约债券只数和规模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 第二季度违约主体地域和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和房地产行业,发行时评级为AA+级的违约主体占比较高,为38.46%。 新增主体违约率和新增债券违约率第二季度都出现不同程度地回落,其中国企新增主体和新增债券违约率大幅下降,而民企新增主体和新增债券违约率升幅较大;民企新增主体违约率和新增债券违约率较上个季度分别上升0.62个百分点和1.05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需关注信用监管趋严背景下,弱资质企业、民营企业的违约风险;同时,仍需要关注集团型企业的违约风险。 第二季度4家首次违约主体没有明显的行业集中性。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近期债券违约的原因包括经营情况不佳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外部融资环境恶化导致再融资困难以及负面事件频发等。 我们从2家企业违约事件中得到的思考与启示有:(1)关注企业经营情况不佳、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 关注企业与同行业企业在面临景气度下行情况下的经营情况对比,如果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稳定,而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差,则需要考虑该企业的业务模式等情况是否影响盈利能力,现金流是否承压,是否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2)关注债务结构不合理、短期债务占总债务比重过高的情况。 短期债务对企业的现金流动性提出较高要求。 如果企业的短期债务占比过高,经营性现金流对短期债务不能进行长期、有效地覆盖,加上企业的再融资能力有限,则会加速企业流动性危机,导致企业最终走向违约;(3)关注负面事件频发的情况。 企业屡次发生负面事件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对企业的外部融资产生一定影响;此外,企业负面事件频发也可能反映出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重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