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银行业周报:银行股配置窗口期再现-220717

《光大证券-银行业周报:银行股配置窗口期再现-220717(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大证券-银行业周报:银行股配置窗口期再现-220717(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银行板块行情回顾:受“停贷风波”影响,银行指数本周大幅震荡调整,累计下跌4.83%,跑输沪深300指数0.76pct。A股各行业板块中,仅电力设备及新能源(+1.49%)录得正收益,银行板块排名第26/30。个股表现上,除杭州银行(+2.54%)、无锡银行(+2.51%)涨幅较好,其余个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涉房资产占比较高的银行跌幅相对更深。北向资金持仓银行比例较上周下降0.86pct至6.99%,但增仓杭州银行(+2.94亿元)、张家港行(+0.44亿元)等。
本周,银保监会召开通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上半年银行业运行态势、房地产贷款等问题进行了回应。我们主要梳理分析如下:
银行业上半年经营稳健:信贷投放力度增强,资产质量逐季改善
1)扩表提速,信贷结构稳中有进。截至2Q末,银行业总资产增速季环比提升0.7pct至9.6%,自2021年末以来扩表速度逐季提升。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速季环比提升0.2pct至11.2%。上半年,制造业、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加大,制造业贷款在新增信贷中的占比升至24.1%;截至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为29.7%,季环比提升0.2pct,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5pct。6月当月,中长期贷款新增1.85万亿元,环比5月多增1.23万亿,票据占比显著下降。同时,新市民群体金融供给加大,涵盖住房、养老、医疗等多重领域。
2)贷款定价延续下行态势,负债成本管控有助缓释息差收窄压力。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35%,较2021年下降35bp。另据7月13日国新办发布会数据,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4.16%,较3月下降21bp,较上年同期下降34bp。我们认为信贷投放加大的同时,疫后经济仍处在“弱复苏”阶段,实体有效融资需求依然偏弱,是驱动利率下行的主要因素。在资产端收益率承压情况下,监管引导加强负债成本管控,有助于银行缓释息差下行压力。6月全国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2%,较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前的4月下降12bp。
3)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拨备覆盖率升破200%。截至22Q2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季环比下降2bp至1.77%,不良率自2020年以来呈现逐季下降态势。延期还本付息安排方面,截至6月15日,银行业金融机构已为123万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办理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贷款本息金额共计2.78万亿。
拨备余额增厚至7.6万亿,拨备覆盖率录得201.3%的较高水平。现阶段,政策鼓励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上市银行将实际拨备覆盖率逐步回归至合理水平,有助于提高银行风险容忍度,引导上市银行不良认定从严,缓释后续资产质量压力。现阶段上市银行拨备“余粮”有较大缓冲余地,也为部分基本面优异、盈利诉求强、拨备较厚的银行,留下了借助动态拨备管理平滑业绩的空间。
解决房企交付的关键在于“保交楼”,监管高度重视,银行风险敞口可控
受“停贷风波”影响,7月13~14日银行指数大幅承压下挫,两日累计下跌4.4%,其中,股份行整体跌幅超5%;招行(-7.2%)、兴业(-6.6%)、邮储(-7.3%)等按揭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跌幅较深。14日晚间17家上市银行相继公告,披露“房贷断供”相关风险敞口、整体住房信贷资产质量等数据,虽然披露信息颗粒度有一定差异,但整体看,涉事按揭款在整体按揭贷款中占比不足0.01%。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整体可控。
1)解决“断贷”问题的关键在于“保交楼”。银保监会表示高度重视近期个别房企延期交付情况,解决的关键在于“保交楼”;有关负责人指出,将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风险处置,加强与住建部门、人民银行的工作协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现阶段按揭贷款“断贷”问题整体风险可控。结合近期新闻报道来看,购房者的主要诉求是尽早实现交房,“停贷”行为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交房而采用的手段,并非因为偿还能力问题,顺利实现“保交楼”后按揭还款将快速恢复。“保交楼”的实现依赖于增量资金注入,在各方积极推动下,部分楼盘已经逐步恢复施工建设。如财联社报道称,7月15日,恒大珠三角公司宣布广州、佛山等地59个在建楼盘已全面复工复产、中融信托发布公告称同意解除郑州名门翠园抵押的在建工程用于项目复工复产等。随着住房如期交付,购房者大概率将恢复正常还款状态。
2)房地产信贷投放整体运行平稳。银保监会披露,6月份,房地产贷款新增1584亿元,房地产信贷整体运行平稳。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新增415亿元。央行信贷投向数据显示,开发贷已于1Q“浮出水面”,但囿于开发商开工意愿不足、弱资质房企资金可得性偏弱等供需两方面因素,开发贷投放强度仍有待提高。
银保监会也表示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风险整体可控。对商业银行而言,“停贷风波”主要涉及开发贷款投放、按揭贷款发放两类银行。央行信贷投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Q末,房地产贷款余额53万亿,其中,按揭贷款占比76%、开发贷占比24%。上市银行2021年报显示,按揭贷款平均不良率0.36%左右,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各家行具有一定差异,整体不良率较低。我们6月中下旬对17家上市银行的调研情况看,受访银行表示,现阶段部分地产企业债务得以展期,推迟了风险释放进程,也有银行表示已针对相关业务进行前瞻性的准备计提。下一阶段,银行将在完成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适度增加符合条件的涉房类贷款投放,扭转房企融资收缩的压力。后续重点工作在于恢复房地产市场销售,修复房企自身造血能力;稳妥处理房地产风险事件,也需要在资金供给端提供给房企“过桥资金”,推动构建良性循环。
3)按揭利率延续下行态势,有助房地产销售端回暖。银保监会表示,今年以来在房地产融资安排、满足居民合理购房需求、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等方面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满足住房需求方面,目前个人房贷的放款速度为2019年以来最快,按揭贷款中90%以上是首套房贷款。
2Q以来,多地密集出台政策维稳地产销售,4月29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后,更多城市出台政策支持购房需求、维稳市场预期。与此同时,按揭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也有助于刺激购房需求、推动销售回暖。5月份,银保监会会同人民银行印发《关于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将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下调20个基点,用以稳定住房市场需求,实现“三保”目标,以“三稳”促“三保”。受该举措以及信贷供需矛盾影响,二季度以来新发放按揭贷款定价显著下行。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6月末,103个重点城市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4.42%,二套利率为5.09%,分别较3月末下降92bp、51bp。按揭贷款利率下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住房销售改善,根据克而瑞统计,6月百强房企销售金额月环比增长60.1%。
投资建议:事件冲击后,银行股再现配置窗口期
受“停贷风波”引发投资者对银行资产质量担忧情绪影响,本周银行板块大幅承压下挫。监管表态高度重视,各方也在积极推动“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三保工作。“停贷风波”目前更多是对市场心理冲击和预期影响,实质性影响很小。后续若阶段性继续发酵,预估影响也仅是阶段性的。随着“保交楼”进程的稳步推进,市场情绪面得以平复,则事件影响偏短期冲击性质,银行股阶段性承压后即可回归正常轨道。
预计房地产需求侧刺激持续,供给侧工具也在途。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处于-20.8%,环比5月提升16.9pct,居民购房意愿仍相对不足,但正在呈现积极边际变化。经此事件冲击后,为稳定房地产市场销售,预计将有进一步的需求侧刺激性举措出台,叠加按揭贷款利率下行提振,从而促进居民按揭贷款需求的修复。更为关键的是,“停贷风波”可能激发对于房地产“供给侧”工具的尽快出台,补充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更好支持“保交楼”平稳进行。
上半年银行经营形势稳中向好,受疫情冲击有限。上半年,银行业总资产扩表提速的同时,资产质量季环比改善。结合业绩快报看,7月15日,江苏银行公布中期业绩快报,公司1H22营收、盈利增速分别为14.2%、31.2%,季环比分别提升3.2、5.2pct;信贷增速维持在15%以上的高位,呈现“供需两旺”特征;同时,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不良贷款率首次降至1%以下。至此,共有南京、苏农、杭州等6家江浙地区城农商业披露业绩快报,整体表现亮眼。受益于项目储备充裕、区域经济活力强、消费信贷需求修复等因素,这些银行信贷投放均维持了较高景气度,资产质量稳中向好,营收及盈利增速大体依然延续了1Q的优异表现。近期银行股股价回调后,再次打开配置窗口:
第一,中报行情主线,建议重点关注优质区域头部中小银行:
1)信贷投放“供需两旺”,具有较强业绩释放诉求。上半年对公信贷投放能力强、负债成本相对较优的上市银行有望录得更好表现。对于部分优质区域中小银行,为弥补前期快速扩张而形成的资本消耗,当下有较强业绩释放诉求;
2)信贷投放有望维持较高景气度。预计长三角等重点城市集群仍将是下半年信贷资源的集中高地,优质地区信贷投放将维持较高景气度;
3)资产质量整体可控,信用成本有望保持平稳,甚至稳中略降。在延展期政策安排下,优质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相对有限。6家披露业绩快报的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呈现稳中向好,南京、无锡季环比持平,持续保持在0.9%以下低位运行;江苏、杭州、张家港和苏农不良贷款率均季环比下降,降幅3-5bp;
4)江浙地区上市银行业绩快报表现亮眼,有助于市场形成良性预期。6家银行上半年盈利延续了1Q较强的增长势头,反映疫情扰动对银行经营影响相对有限,有助于市场对银行板块形成良性预期。博2Q业绩表现带来的向上弹性,继续看好江苏、南京、杭州、常熟银行。
第二,优质银行超跌后长期稳定经营主线:
本周“停贷风波”对于涉房类资产占比较高部分银行股价造成较强冲击,我们认为这更多是非理性情绪对股价形成的“误伤”,超跌后恰是配置时机:
1)从银行公告看,涉及“保交楼”风险的按揭贷款占比极低,随着各方积极推动“保交楼”,客户按揭还款有望快速恢复,短期事件性冲击影响相对有限;
2)按揭贷款是银行体系表内最为优质的信贷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具有“高收益、低资本占用、低风险”的特点。测算22Q1按揭贷款经济增加值(EVA)为3.36%,综合考虑定价、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等因素,即便近期按揭贷款利率下行幅度较大,仍在各类信贷资产中处于最优水平;
3)继续维持前期的推荐逻辑:经营基本面优质,估值性价比较高的宁波、招商、邮储。特别是此次股价受到“误伤”、业绩确定性较强的银行,估值性价比更为凸显,如①零售业务综合优势突出、负债端具有成本优势,股东会提及预计下半年息差稳中向好的招商银行;②扮演信贷投放“头雁”的国有大行之一,同时负债端优势明显的邮储银行。
风险提示
1、如果疫情影响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可能拖累银行基本面,区域性风险因素也可能进一步累积;
2、短期内弱资质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释放仍将是重要变量;
3、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共荣共生,2022年政策引导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如果让利程度大幅超市场预期,可能对银行股价有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