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泰证券-金融服务行业深度测算:财富管理行业的结构之变,产品结构、费率变迁与投顾收入-211219.pdf
大小:237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泰证券-金融服务行业深度测算:财富管理行业的结构之变,产品结构、费率变迁与投顾收入-211219

中泰证券-金融服务行业深度测算:财富管理行业的结构之变,产品结构、费率变迁与投顾收入-211219
文本预览:

《中泰证券-金融服务行业深度测算:财富管理行业的结构之变,产品结构、费率变迁与投顾收入-211219(5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金融服务行业深度测算:财富管理行业的结构之变,产品结构、费率变迁与投顾收入-211219(51页).pdf(5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要点:在对财富管理行业的收入、利润和市值测算,进一步细化对国内基金产品结构、费率以及投顾模式的研究,分析未来变化趋势、并定量测算。

我们预计,未来10年公募基金规模增速16.5%,其中权益型产品增速22%;尽管未来10年综合费率下降8%,但受益于增量市场及产品结构优化,收入增速达18.5%,并且投顾业务有望贡献10%收入。

1、产品结构:未来10年权益型产品增速22%,指数化占比加速提升需10-15年后美国产品结构的变迁过程,经历4个阶段。

1、发展初期(1970年前):1929年大萧条后,监管体系初步确立。

2、货基崛起(1971-1982年):经济滞胀、利率市场化之前,货基受到青睐,规模占比从8.1%-74.1%。

3、权益时代(1982-2000年):利率下行、混业放开、养老金入市、美股长牛等迎来权益型基金时代,规模占比从17.1%-61.7%。

4、被动化兴起(2001年至今):市场定价效率提升,被动型基金规模CAGR15.7%。

国内产品结构变化趋势及定量测算。

1、变化趋势:权益型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从发展程度(证券化率、机构化率仅相当于美国90年代左右),以及发展趋势(经济调结构、直接融资占比提升,资管新规破刚兑、净值化,无风险收益率下降),权益型基金大发展仍处于初期,未来至少10-15年保持较快增速。

2、定量测算:未来10年权益型产品增速22%,10年后放缓至13%。

核心假设:对证券化率、机构化率的提升速率进行三种情形假设,并分两阶段测算(未来权益型产品增速先快后慢,占比先提升后稳定)。

测算结果:到2030年,在中性情形下公募基金产品规模92.7万亿元,对应CAGR16.5%,其中权益型产品增速最快,CAGR达22.2%,规模占比提升至53.8%;到2040年,权益型产品年均增速放缓至13.3%。

国内指数化发展趋势及定量测算。

1、发展趋势:从市场定价效率、机构投资者占比的变化趋势看,指数化发展处于初期。

目前指数型产品占比仅8.2%,相当于美国60-70年代。

2、定量测算:指数产品占比显著提升预计在10-15年后。

假设机构占比年均提升0.5-1pct(美国近20年提升速率),至少仍需要15-20年时间才提升至40%以上。

2、费率:未来10年综合费率下降8%,受益于增量市场及产品结构优化,收入增速18.5%美国基金费率变化过程及原因。

1、总费率呈现下行趋势,股票型基金总费率由1980年2.32%降至2020年0.6%。

2、上半场(1980-2000年)销售费率下降更快(由1.64%降至0.3%),原因是增量市场中,渠道竞争激烈,免佣基金占比显著提升,前端费率大幅下降,12b-1费率对前端销售费的替代。

3、下半场(2000-2020年)管理费率(包含12b-1)下降更快(由0.98%降至0.5%),原因是市场有效性提升,指数产品占比提升、以及产品的规模效应。

国内费率变化趋势。

1、渠道费率竞争已经开始:主要是竞争加剧、尾佣支撑;头部渠道规模成本优势,通过“价格战”保持优势地位。

2、管理费竞争还未全面开始:目前主动型产品超额收益明显,管理人对客户仍有议价权,指数化程度还较低。

3、尾佣分成会维持较高比例:体现渠道对管理人的议价能力,头部渠道未来会保持强势(产品同质化越强、渠道集中度高于管理人集中度)。

国内费率的定量测算:未来10年综合费率下降8%,受益于增量市场及产品结构优化,收入增速18.5%。

1、核心假设:与产品结构两阶段类似,第一阶段渠道费率加速下降、主动市场下管理费率维持,第二阶段渠道费率斜率放缓、指数化占比提升之下管理费率下降幅度加大。

2、测算结果。

阶段一:2030年的合计综合费率为0.74%,仅较2019年下降8%,受益于增量市场及产品结构优化,收入增速18.5%。

阶段二:2040年的综合费率为0.58%,较2030年下降22%,收入增速放缓至7.7%。

3、投顾:未来委托账户模式更丰富、底层资产更全面,未来10年为公募贡献10%收入美国投顾模式。

1、全能投行模式,如美林,定位高端、模式重、收费高;2、独立财务顾问,如爱德华?琼斯,差异化定位中小客群,重视社区营销;3、第三方投顾平台模式,如嘉信理财。

国内投顾发展趋势。

1、目前国内两种投顾模式的局限。

传统投顾:银行券商人工投顾,仍是渠道代销的卖方模式,没有转化成为基于AUM收费的买方投顾形式(委托账户)。

基金投顾:基金组合形式的智能投顾,在“投”方面底层资产限于基金,在“顾”方面尚无很强的辨识度。

2、未来投顾模式:线上+线下,差异化竞争。

一是依据账户功能以及投资决策权,形成多种委托账户模式;二是底层资产更全面丰富,如多类型和多地区的资产;三是“顾”的环节结合技术应用,提供线上+线下客户陪伴服务。

国内投顾业务测算。

假设至2030年,国内基金投顾在三种情形假设之下的规模占比分别可以达到10%/15%/20%,基金投顾费率分别为0.4%/0.5%/0.6%,则国内基金投顾收入为260/700/1510亿元,中性假设下在公募产业链收入占比达到10%左右。

投资建议:1、具有市场化基因的零售及财富管理领先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

2、具有流量及成本优势的,东方财富、蚂蚁集团。

3、具有优质公募及资管能力的券商,广发证券、东方证券,在产品代销、私募基金领域全面领先的头部券商,中信证券、中金公司。

风险提示:监管环境趋严;市场竞争加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财富管理行业规模测算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