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出海深度报告:中国车企出海正当时-220715

上传日期:2022-07-15 20:40:52 / 研报作者:尹欣驰李景涛李子俊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出海深度报告:中国车企出海正当时-220715.pdf
大小:181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出海深度报告:中国车企出海正当时-220715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出海深度报告:中国车企出海正当时-220715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出海深度报告:中国车企出海正当时-220715(3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汽车行业出海深度报告:中国车企出海正当时-220715(31页).pdf(3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是中国车企出海的“元年”,出口销量实现201.5万辆,同比涨幅达101%,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2022年1至5月,出口销量96.9万辆,同比+44.7%,仍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新冠疫情后,中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比优势更加突出: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体系、三电技术领先、智能化领先、营销渠道创新。我们看好中国车企未来的两条出口路线:1.向欧美“高势能”市场输出纯电汽车;2.向东盟、中东、南美等低势能国家加速渗透燃油车。中国车企有望在海外市场实现更丰厚的利润和品牌向上,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变,同时拉动零部件产业出海和技术标准的输出。
  ▍2021年是车企出海“元年”,中国电车有望突破“高势能”市场。2010年到2020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一直在100万辆上下波动。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终于实现大幅增长至201.5万辆,同比涨幅达101%,首次突破200万辆大关,突破了近10年以来100万辆左右的瓶颈,其中新能源车出口占比贡献已达25%。2022年1至5月,中国汽车出口销量96.9万辆,同比+44.7%,汽车生产虽受疫情影响明显,但仍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复盘美系车1920s对日本出口,及丰田借助1970s石油危机反攻美国市场的历史可以发现:汽车工业发达的“高势能”国家的产品出海是顺水推舟,而“低势能”国家(汽车工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向上突破需要借助技术变革。站在汽车电动、智能化的当下,中国企业有望借助技术变革进入“高势能”市场,燃油车则有望加速渗透至东盟、中东、南美等低势能国家或地区。
  ▍长期纯电车型出海前景更加广阔,新势力+头部自主品牌受益。目前全球各国积极推出新能源车引导政策,如政府补贴、低关税等,为中国EV出海提供黄金的窗口期,预计电动车的出海前景更加广阔。我们预计中国车企2025/2030年海外销量有望达到300万/550万辆,2030年中国燃油车/电动车的海外销量有望分别达到300/250万辆。海外增量主要被头部自主品牌和新势力企业分享。我们预计对于头部自主品牌和新势力,2030年海外市场贡献销量占比将有望达到25%~40%。
  ▍比较优势:成本不再是唯一优势,电动化、智能化带来机遇。在成本之外,中国车企当前的比较优势在于:1.三电技术领先,中国品牌借助全球最完整最高效的三电产业链,在三电技术上的实力已获得市场检验,2021年中国EV销量中70%是自主+新势力,比亚迪、蔚小理等企业相比传统的欧美日跨国车企既有技术优势,也有迭代速度的领先。2.智能化是中国车企在海外独特的优势的标签。例如,360环视和ADAS驾驶辅助、本地语音交互、接入本地APP的车载娱乐系统等,给消费者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3.营销创新:中国经过国内营销模式的艰难探索和积累后,在海外可以有更为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创新,能够直接触达用户,实现订单的高效转化。
  ▍车企如何在海外市场创造投资价值:1.出海有望实现更丰厚利润。海外价格的增长远高于出海带来的单车成本提升,无论是整车出海(CBU)还是海外建厂,都有望实现更丰厚的利润。出海还能延长车型生命周期,实现前期投资的再利用。2.输出电车,到输出标准。中国车企有望在海外通过输出优质产品和技术,获得市场份额和话语权,参与当地EV标准制定,巩固先发优势。3.提高ASP,树立品牌。得益于电动、智能技术领先,和本土化的营销渠道建立,中国车企不再是简单的“以价换量”,可以在海外进行品牌建设,提升ASP,扩大品牌影响力。
  ▍风险因素:中国与重点出海地区地缘政治恶化;海外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承压;疫情影响中国车企出海进程;汇率波动带来中国出海车企的财务风险;出海车企海外销售渠道推进不及预期;海外汽车消费者需求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短期燃油车出海占大头,但是长期来看EV出海前景更广阔。车企出海有望获得份额和盈利性的双重提升,甚至可以进行技术标准的输出。推荐:1.以挪威为起点,开拓欧洲新能源市场的新势力: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2.海外乘用车战略刚刚启动,有望实现跨越式提升的比亚迪;3.拥抱电动化,积极部署海外市场的传统头部自主品牌: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汽车。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