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紫光股份-000938-重大事项点评:集团重整完成,公司迈入新阶段-220715

上传日期:2022-07-15 16:24:47 / 研报作者:黄亚元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紫光股份-000938-重大事项点评:集团重整完成,公司迈入新阶段-220715.pdf
大小:26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紫光股份-000938-重大事项点评:集团重整完成,公司迈入新阶段-220715

中信证券-紫光股份-000938-重大事项点评:集团重整完成,公司迈入新阶段-220715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紫光股份-000938-重大事项点评:集团重整完成,公司迈入新阶段-220715(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紫光股份-000938-重大事项点评:集团重整完成,公司迈入新阶段-220715(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7月11日,紫光集团如期完成股权交割,“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智广芯控股承接紫光集团的100%股权。紫光股份4.91%的股份已直接登记至相关债权人名下,用于偿债。至此,集团重整的不确定性风险解除,公司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续激励机制等有望进一步优化。我们认为公司作为云计算基础设施龙头,将持续受益于数字化趋势,竞争力和份额有望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给予26元目标价。
  ▍事件:2022年7月11日,紫光股份收到间接控股股东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关于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通知》。紫光集团两家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智广芯控股承接紫光集团的100%股权。7月11日,紫光集团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其100%股权已登记至智广芯名下,智广芯变更为紫光股份间接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由教育部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如期完成股权交割,紫光重整收官在即。
  1)紫光集团重整过程:2021年7月9日,紫光集团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7月16日,紫光集团进入司法重整程序,下属六家关联平台企业也于8月27日被纳入实质合并重整范围。10月18日,在北京市一中院的主持下,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12月10日,紫光集团重整战略投资者确定,确定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12月29日,紫光集团破产重整计划(草案)获债权人组和出资人组表决通过,集团后续向北京一中院提出裁定批准《重整计划(草案)》的申请。2022年1月17日,紫光集团重整计划获法院裁定批准,北京一中院裁定批准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计划,并终止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重整程序。2022年7月11日,紫光集团股权顺利完成交割。7月13日,北京一中院裁定确认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并终结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重整程序。我们认为,伴随重整顺利结束,市场对集团重整不确定性的担忧随之消除,集团内各子公司得以延续稳健发展,集团对各子公司控股总体稳定,看好紫光股份及紫光集团有望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2)紫光股份参与清偿方式:根据公司7月1日公告,因执行重整计划,公司18.45%股票属于集团重整偿债资源。其中,4.91%的股份已直接登记至相关债权人名下,13.54%的股份已提存至紫光集团管理人开立的证券账户,紫光集团目前持有紫光股份28.00%的股份。
  ▍智广芯具有国资背景,股权结构分散,有助于紫光集团长期发展。智路建广联合体是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市场化、多元化持股平台。国有出资人涵盖了广东国资、湖北国资、河北国资等多家主体。智广芯为智路建广联合体搭建的战投收购平台,用于承接司法重整后紫光集团100%股权:
  1)股权结构:智广芯股东由十家公司组成,持股10%以上的股东有三家,建广广铭持股20.22%;广州晟粤持股20.04%;芜湖智美安持股13.62%。其余股东包括河北联合电子、重庆两江建广、珠海智广华等。智广芯具备国资背景,背后的公司包括广州科创、国厚资本、昌平产投、中关村发展、河北产投、芜湖产投、珠海格力金融、交银金融等。
  2)董事会架构:智广芯董事会成员为七名,其中智路资本委派三名,建广广铭委派两名、珠海智广华委派一名、河北联合电子委派一名。
  我们认为,智广芯股东智路与建广在半导体领域拥有丰富投资经验和产业资源,有望与紫光集团形成产业协同,紫光股份的长期发展有望受益。
  ▍紫光股份ICT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行业领先地位稳固。根据IDC、Gartner、计世资讯等,2021年公司ICT等核心产品市占率维持行业领先:2021年,公司国内以太网交换机市场份额35.2%,维持市场份额第二;国内企业网路由器市场份额31.3%,维持市场份额第二;国内企业级WLAN市场份额28.4%,维持市场份额第一;国内X86服务器市场份额17.4%,市场份额提升至第二;国内存储市场份额12.6%,维持市场份额第二;国内安全硬件市场份额9.0%,市场份额第二。2022年以来,公司在运营商ICT设备集采中份额持续提升。在中国移动2022-2023年数据中心交换机集采中,新华三综合份额第二;在中国电信2022-2023年服务器集采中,新华三中标份额第二,中标金额超30亿元。
  ▍风险因素:国内数字经济发展不及预期;国内政企数字化转型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加剧;公司在运营商ICT设备中标份额提升不及预期;运营商集采价格不及预期;紫光云发展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紫光集团重整完成,相关不确定性风险解除,紫光股份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续激励机制等有望进一步优化。紫光股份深度布局“云—网—边—端—芯”产业链,高端云硬件设备产品持续突破运营商集采壁垒,核心芯片自研与紫光云快速发展进一步强化公司芯云布局。我们认为公司作为云计算基础设施龙头,将持续受益于数字化趋势,竞争力和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4.76亿、29.26亿、34.89亿元。参考公司近五年PE估值中枢(约39倍),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26元,维持“买入”评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