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证券-2022年6月金融数据点评:总量、结构表现均好,社融多增是否可持续?-220713

《东兴证券-2022年6月金融数据点评:总量、结构表现均好,社融多增是否可持续?-22071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兴证券-2022年6月金融数据点评:总量、结构表现均好,社融多增是否可持续?-220713(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
2022年7月11日,央行发布中国6月金融数据:
新增人民币贷款2.81万亿元,前值1.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社融规模存量为334.27万亿元,同比增10.8%;社融规模增量5.17万亿元,前值2.79万亿元,同比多增1.47万亿元;6月M2同比增长11.4%,前值11.1%,M1货币供应同比5.8%,前值4.6%,M0货币供应同比13.8%,前值13.5%。
核心观点:
在系列稳增长政策以及疫情后融资需求集中修复下,6月社融存量同比超预期,比今年前5个月表现都好。社融总量与结构均有明显改善。但此前6月份走高的票据利率已使得市场对于社融数据高增有一定预期,因此在昨天发布6月份金融数据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而有所下行,表现出利空出尽的情绪。我们维持年内社融回升幅度不会太大的基本判断,基建方面大概率会对社融和信贷形成持续支撑,6月初国务院专门针对基建领域调增的8000亿元政策行信贷额度以及7月初发布的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债资本金工具表明了政策在基建方面持续发力的思路,经济显著回暖的6月过后融资热度大概率会回到正常趋势上。虽然6月的数据验证了在缺乏地产及城投对于宽信用的助力下,基建及制造业也能对社融形成一定拉动,但政府债券发行高峰过后后续财政发力的渠道需要持续关注,基建对融资的影响可能会有边际弱化,同时7月份地产成交高频数据较6月也回落,所以我们认为当前经济内生性需求仍乏力,年内社融回升的幅度或较为有限。
以下是具体的数据分析:
一、居民部门信贷各分项均有边际回暖,企业部门信贷结构有显著恢复
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06.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上月末高0.2%,比上年同期低1.1%。短贷和票据融资多增2646亿,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5141亿。新增人民币贷款多增量显示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增强,且中长期贷款大幅扩张,也是近一年来首次出现同比多增,中长期贷款占比显著上升。
居民部门信贷增加8482亿元,同比少增20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82亿元,同比多增78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67亿元,同比少增989亿元。居民贷款回暖,各分项均有明显改善。说明前期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各地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使得居民收入水平有所回升、消费意愿修复,居民短期贷款增加;因城施策、调降房贷利率等地产宽松政策作用渐显,居民整体购房意愿有所回升,同时居民经济预期有所好转,疫情期间受限的购房需求得到一些集中释放,因而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幅度大幅缩窄。我们从地产成交高频数据来看,7月上旬的表现是不及6月份的,说明6月份的地产销售边际改善并不是趋势性,疫情需求集中释放后地产行业或再回到缓慢修复的趋势上来。
企业部门贷款增加2.21万亿元,同比多增75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906亿元,同比多增381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96亿元,同比少增195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5万亿元,同比多增6130亿元。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下短期及中长期贷款表现均好,新增票据融资占比显著下降,企业信贷结构明显改善。其中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加值创去年3月以来的高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显著恢复,经济前景预期有所好转,实际融资需求出现改善,但后续可持续性我们认为还需要观察,因为6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高增与政府债券高增带动基建配套项目的融资需求上升关联较大,目前来看7月初国常会提出的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债资本金工具一定程度上会对基建形成下一阶段的助力,但效果及其他财政工具发布与使用有待持续观察。
二、社融增量超市场预期,政府债券和信贷为主要贡献项,非标和直接融资表现较为稳定
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7万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34.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较上月上升0.3%。增量方面主要源于信贷的大幅多增以及政府债券的支撑,直接融资和非标项表现较为稳定。
6月政府债券净融资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676亿元。直接融资6月增加3083亿元,同比少增1800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增加2495亿元,同比少增1432亿元,股权融资588亿元,同比少增368亿元。政府债券增量明显,对社融形成最大支撑,其次是人民币贷款。6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1.6万亿元,同期发行额大增,且截至6月底年内已发行3.4万亿元,2022年额度(3.65亿元)已大部分发行完毕。后续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对于社融的拉动大概率会出现较大变化,需要密切关注后续增量政策工具。
6月非标融资减少144亿元,同比少减1597亿元,其中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065亿元,同比多增1286亿元,信托贷款减少828亿元,同比少减218亿元,委托贷款减少381亿元,同比少减9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自4月以来首次出现增加,表明实体企业融资需求有所回升,带动银行开票意愿,经济向好渐显。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继续减少,但保持了同比少减、对社融拖累小的态势。
三、M1与M2增速均环比上升,实体经济活力有所提升,财政持续发力,M2与M1剪刀差有所缩窄
6月末M1同比增长5.8%,较前值增加1.2%,M2余额为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月末增加0.3%,比上年同期增加2.8%,M2与M1剪刀差较上个月下降0.87%。M0增速同比为13.8%。居民存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2411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93万亿元,同比多增4588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减少5515亿元,同比多减2617亿元。财政存款减少4367亿元,同比多减365亿元。M1增速有明显上升主要体现的是实体经济活力向好,居民消费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都明显增加,而M2增速则继续上升,保持在高位,主要源于财政的持续发力。因此存款方面数据也表明财政存款有向企业端转化,而居民存款的多增则有所放缓,因为6月初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表示,为支持稳住经济大盘,财政部门要从多方发力,其中包括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及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社融-M2剪刀差仍为负,说明当前银行资产荒现象仍严重。当前经济主体活力仍不足,后续我们认为M1的环比回暖有待持续观察,M2短期大概率会保持在较高增速。
风险提示:政策超预期,稳增长政策效果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