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西证券-光威复材-300699-22Q2净利率创最好水平,全年业绩弹性大-220712

上传日期:2022-07-12 22:13:18 / 研报作者:陆洲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华西证券-光威复材-300699-22Q2净利率创最好水平,全年业绩弹性大-220712.pdf
大小:62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西证券-光威复材-300699-22Q2净利率创最好水平,全年业绩弹性大-220712

华西证券-光威复材-300699-22Q2净利率创最好水平,全年业绩弹性大-220712
文本预览:

《华西证券-光威复材-300699-22Q2净利率创最好水平,全年业绩弹性大-22071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西证券-光威复材-300699-22Q2净利率创最好水平,全年业绩弹性大-220712(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概述
  公司公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3.14亿元,同比+约2%;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16.48%;扣非净利润4.80亿元,同比+19.48%。
  分析判断:
  22Q2业绩同比环比高增,净利率创最好水平
  22H1公司预计实现营收13.14亿元(+约2%),归母净利润5.06亿元(+16.48%),扣非净利润4.80亿元(+19.48%)。推算22Q2营收7.24亿元,同比+9.9%,环比+22.46%;归母净利润2.98亿元,同比+38.27%,环比+43.64%,利润率41.19%;扣非净利润2.84亿元,同比+46.09%,环比+43.99%,净利润率39.18%。利润率、净利润率创几年来最好水平。
  核心碳纤维业务增长持续,新产品或贡献较多增量
  分产品来看,碳纤维22H1收入8.02亿元(+约10%),Q2收入4.18亿元(同比+约13%,环比+约9%),受定型产品降价影响较小,预计新产品出货增加贡献较多增量;风电碳梁22H1收入3.21亿元(同比+约3%),Q2收入1.80亿元(同比+约4%,环比+约27%);预浸料22H1收入1.35亿元(-约32%),Q2收入8728万元(同比-约4%,环比+约83%),21Q1公司承接较大预浸料订单致使22H1同比下滑,Q2环比表现较好或表明该业务发展势头仍向好;先进复材业务22H1收入2897万元(+约5%),Q2收入约1900万元(同比+约50%,环比+约91%),公司积极拓展复材应用端,收购子公司威海光晟和北京蓝科,预计该块业务将成为未来亮点。
  综合来看,公司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端,利润率、净利润率创几年来最好水平,一方面由于整体收入结构有所调整,另一方面或因军品碳纤维中,新产品M40J/M55J纤维出货量增加,该款产品价格较好,20吨产能已于去年正式批产,今年将贡献完整收入;新建30吨产能也将于今年投产。此外,公司碳梁业务主要以美元结算,受汇率波动影响,报告期内产生汇兑收益约为3924万元。
  军民品双轮驱动促发展,新产能持续释放助推业绩增长
  军品方面,定型产品降价压力充分释放。公司主要产品T300级碳纤维已经为军用飞机稳定供货十余年。去年由于降价问题迟迟未落地,公司上半年使用历史价格确认收入,下半年进行回溯调整,从而导致下半年报表层面表现不佳。而今年上半年业绩完整体现两次降价影响,预计下半年业绩弹性大。且据公司2021年年报披露,公司完成某型号碳纤维原丝生产线的等同性验证工作,有效缓解公司该型号碳纤维原丝产能瓶颈问题,使该型号生产线碳纤维产能增加至每年500吨左右。新产品将持续贡献增量,MJ系列已实现批产,T800H级碳纤维实现小批量供应,年内还将建成一条千吨产线,为下游需求释放做足储备。
  民品方面,氢能热场用碳纤维缺口巨大,公司募投2000吨T700s/T800s产线于去年第二季度投产,贡献收入1.75亿元;今年该产线有望贡献完整收入,且年底包头一期4000吨产能建成,将贡献增量收入;明年公司将拥有完整6000吨产能。考虑到市场供不应求,随产能充分释放,公司民品收入有望翻两到三倍。
  投资建议
  公司是国内碳纤维龙头之一,拥有从原丝、设备、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到复材构制件的全产业链布局,覆盖陆海空天电各军兵种。股权激励方案给出未来三年增速的底线。公司积极扩产,业绩增长确定性强,也具有较好弹性,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72/39.39/47.24亿元,归母净利润9.72/12.46/15.27亿元,EPS为1.88/2.40/2.95元,对应2022年7月12日63.59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34/26/2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开发的风险;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滑的风险;疫情反复影响生产交付的风险等。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