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政策每周热点评述:稳增长仍在发力,经济有望持续修复-220711

《中信证券-政策每周热点评述:稳增长仍在发力,经济有望持续修复-22071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政策每周热点评述:稳增长仍在发力,经济有望持续修复-220711(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政策热点包括:深圳拟推行“一人购房全家帮”、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圳出台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香港与内地开展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发改委召开生猪市场保供稳价专题会议、网信办公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
▍深圳拟推行“一人购房全家帮”。2022年7月6日,深圳住建局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深圳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精简公积金贷款的定义,调整共同申请人的范围。本次修订拟明确,申请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不论有无缴存住房公积金均可以作为共同申请人;同时还明确申请人的配偶、父母、子女是购房人的,应当作为共同申请人。
点评:深圳推出的“全家帮”形式能够在申请公积金贷款时,提高申请者的工资或者收入评估值,加大公积金贷款额度。这相当于变相降低购房者的成本,提高购房积极性。实际上,唐山、天津等其他地方此前也有推出过类似政策。深圳是此轮出台“一人购房全家帮”政策城市中少有的一线城市,具有较强的信号意义。预计地产托底政策或将进一步加大对购房者的支持力度,包括按揭贷款利率下降,限购等四限放开,并积极探索“房票”等新的因城施策手段。在疫情影响得到进一步控制、前期政策落地生效的背景下,预计房屋销售面积在6月开始复苏,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面积在四季度会开始复苏。
▍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2022年7月7日,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指出,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推动汽车平行进口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汽车使用环境;丰富汽车金融服务。
点评:汽车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今年5月以来,汽车消费利好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包括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等给予补贴、部署开展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政策实施预计将在今年增加汽车及相关消费大约2000亿元。目前,刺激政策已经显示出初步成效。根据乘联会数据,6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194.3万辆,同比增长22.6%,环比增长43.5%,环比增速处于近6年同期历史最高值。《若干措施》聚焦多方面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文件提出“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到期后延期问题”、“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新能源汽车有望迎来购置税免征政策的延续,并提升在三四线城市、县城、农村等下沉市场的渗透率。在以旧换新方面,文件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更新”。今年以来,多地推出汽车以旧换新的消费补贴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相比燃油车更大,预计财政实力较强的地方或可带动一轮汽车消费。在二手车方面,文件“明确在全国范围取消对符合国五排放标准小型非营运二手车的迁入限制”,我们认为二手车流通将迎来更宽松的环境。此外,《若干措施》还提出大力发展汽车养护、维修、租赁等汽车后市场业务,这些举措将有助于进一步做大汽车消费的蛋糕。
▍深圳出台全国首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2022年7月5日,深圳人大正式公布《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规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对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的定义、市场准入规则、路权、权责认定等多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点评: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标志着国内自动驾驶行业正式驶向L3级及以上。在道路测方面,《条例》指出,市人民政府可以选择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行政区全域开放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探索开展商业化运营试点。在准入管理制度方面,《条例》要求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应当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生产者的申请,将符合深圳市地方标准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列入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目录。近年来,为了加速本国自动驾驶的发展,各国都在制定相关法规。德国在2017年通过了L3自动驾驶的相关法案。日本在2021年发布了《面向实现和普及自动驾驶的措施报告及方针》。英国交通部于今年4月提出的拟议交通法规修改方案显示,在车辆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并满足相应条件时,驾驶员可以在汽车内置屏幕上观看与驾驶无关的内容。根据深圳市交通局,截至2022年2月,深圳已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约145公里,累计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93张,其中载人示范应用通知书23张。预计《条例》将为国内其他城市探索L3级自动驾驶准入政策提供标准和模板。
▍香港与内地开展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为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部署,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共同发展,2022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联合公告,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
点评: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截至今年5月末,进入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机构有1038家,覆盖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60余个国家;境外机构投资我国债券规模为3.74万亿元人民币,较债券通开通前增加了2.81万亿元人民币。此次推出“互换通”是第一次在金融衍生工具领域引入互联互通安排,标志着人民币利率互换正式进入国际金融市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流动性,以及境外投资者管理衍生品利率风险,推动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根据央行官网信息,初期先开通“北向通”,正式启动时间为6个月之后,未来将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可交易标的初期为利率互换产品,其他品种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2022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将双方自2009年起建立的货币互换安排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协议长期有效,互换规模由原来的5000亿元人民币/5900亿元港币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9400亿元港币,以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更好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稳健发展。
点评:根据美元及日元的经验,要达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拥有活跃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不可缺少。活跃离岸中心的要素包括须拥有有关货币庞大的离岸资金池、大量该货币的离岸投资产品及风险管理衍生工具供应,以及健全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发展以该货币为买卖单位的离岸资产。就上述所有要素,香港市场已然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离岸人民币中心。近年来,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不断深化,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基金互认、跨境理财通等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推进。香港金管局一直是央行的主要互换对手方,将原有货币互换升级为常备互换安排符合深化内地和香港金融合作的要求。
▍发改委召开生猪市场保供稳价专题会议。2022年7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组织行业协会、部分养殖企业及屠宰企业召开生猪市场保供稳价专题会议,提醒企业不得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得串通涨价。7月5日,国家发改委披露,正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适时联动投放储备,形成调控合力,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
点评:近期,猪肉价格上涨明显。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6.69元/公斤,比前日上涨3.7%。仅从短期来看,这一价格已较6月1日的21.17元/公斤,上涨约26%。此次生猪价格上涨与生猪出栏量的减少有关。一方面,规模养殖企业在生猪价格上涨后,压栏增重现象增多;另一方面,6月中下旬的强降雨天气,以及局部区域的洪涝灾害,均导致部分生猪出栏延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价格变化直接关系群众消费支出和整体的物价水平。发改委连续两日出手稳猪价,要求大型养殖企业带头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适重育肥生猪,不盲目压栏。此外,国家发改委官网信息,已于近日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召开座谈会,研究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等工作。预计后续生猪压栏情况或逐步缓解,现货期货市场将进一步加强联动监管,猪价或将回落正常区间。
▍网信办公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2022年7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明确了4种应当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情形:一是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重要数据;二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和处理100万人以上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三是自上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10万人个人信息或者1万人敏感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者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四是国家网信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的情形。
点评:此前,《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于2021年10月发布,这次《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正式发布。其上位法包括:《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跨境活动日益频繁,数据处理者的数据出境需求快速增长。《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规范数据安全评估制度有了进一步前进,为数据处理者开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提供了确定性的法律依据。目前,我国数据和个人信息出境实施阶梯式评估模式,即“自评估”+“国家安全评估”,企业应重点掌握一个“前提”和一个“保障”,即以企业数据出境自评估为前提,以数据出境的国家安全审查为保障的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机制。对比征求意见稿,文件在申报评估流程等方面做出一定修改。例如,删除了国家网信部门在涉及重要数据出境时需征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意见的规定、新增了省级网信部门自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完备性查验的要求等,有助于提高评估的效率和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