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化妆品行业功能性护肤品专题之规模篇:供需共振,破圈扩容-220708

《中信证券-化妆品行业功能性护肤品专题之规模篇:供需共振,破圈扩容-220708(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化妆品行业功能性护肤品专题之规模篇:供需共振,破圈扩容-220708(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化妆品行业:静水深流,2021年销售规模4026亿元,同比+14%
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额(国家统计局口径)
2021年:4026亿元,+14%
2011-2021年:CAGR +13.8%
化妆品零售额(全口径推算)
2021年:7742亿元,+16%
2011-2021年:CAGR +12.4%
化妆品行业:静水深流,预计2026年全口径零售额可超万亿元
未来估算: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额
2026E:约6300亿元;2022E-2026E:CAGR +9.4%
注:假设2023年较2022年疫情影响减弱,低基数,增速反弹至约12%;2024年增速在低双位数;2025-2026年进入高个位数增长阶段。
未来估算:全口径化妆品零售额
2026E:约11,500亿元;2022E-2026E:CAGR +8.2%;
注:假设2022E-2026E,限额/全口径=0.52~0.55。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0.47~0.50间波动,化妆品线上占比高于平均水平,对应的限额/全口径预计在0.52以上且逐年上升。
风险提示
护肤品为典型可选消费品,受居民购买力、消费情绪影响大;功能性护肤品定价普遍高于一般护肤品。护肤品为典型非生活必须品,在居民购买力上升阶段性放缓期、边际消费意向较低的时期,消费者倾向于减少相关消费,进而对行业增速和各品牌产生一定影响。
竞争失序:功能性护肤品尤其是皮肤学级护肤品、强功效和专业美容级护肤品,竞争加剧,或影响品牌盈利能力。
产品品质安全性事件:1)功能性护肤品对安全标准要求高,尤其是皮肤学级护肤品主要针对亚健康肌肤;产品品质问题是潜在风险。2)新原料的探索过程中不排除出现影响皮肤健康的个别事件。
监管政策超预期变化:国家对护肤品在原料、生产、运营、营销、渠道等领域的监管处日趋严格的通道中,或对行业增速或特定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
投资建议:精选龙头,关注新兴
需求与供给共振,推动功能性护肤品保持快速增长:环境污染、疫情等外部因素,压力、焦虑等消费者精神状态,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介对护肤和美容等知识的普及增加了消费者对功能性护肤品的需求;原料与工艺创新、医药等领域企业的跨界提升了功能性护肤品的供给。预计2021-2026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销售规模有望从952亿元增长至2298亿元,CAGR+19.3%。
推荐由皮肤学级护肤品起步,卡位敏感肌赛道和云南特色植物成分,不断拓展产品矩阵,由敏感至敏感+/健康肌肤、由舒敏、屏障修复到抗初老、抗衰的贝泰妮;由透明质酸原料B2B起步,业务拓展至药械B2B2C再到功能性护肤品B2C,生物活性物研发、技术驱动的华熙生物;推荐拥有医研共创、强产品力的玉泽以及多品牌矩阵的化妆品集团上海家化;推荐卡位肌肤微生态、深耕透明质酸领域,拥有瑷尔博士、颐莲、善颜等多品牌矩阵的鲁商发展。建议关注重在械字号敷料和妆字号护肤品等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完善布局的重组胶原龙头巨子生物以及天然胶原龙头创尔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