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23期(总第559期)-210713

上传日期:2021-07-16 15:13:00 / 研报作者:曾圣钧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23期(总第559期)-210713.pdf
大小:255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23期(总第559期)-210713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23期(总第559期)-210713
文本预览: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23期(总第559期)-210713(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23期(总第559期)-210713(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深圳入选供应链创新示范城市,湾区外贸综合服务能力再提升2021年7月12日,国家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8单位联合印发通知,公布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10个示范城市和94家示范企业,深圳市入选首批示范城市,东方嘉盛、富森、怡亚通、中农网、越海全球等5家供应链服务行业龙头入围首批示范企业。

现代物流业是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供应链服务企业就超4000家,数量占了全国80%。

据海关统计,2020年仅前14家龙头外贸供应链服务企业进出口额就贡献了深圳全市外贸规模的20%,可见供应链服务行业对于大湾区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受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深圳供应链服务行业近几年业务发展也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个别知名企业乃至上市公司也出现风险事件。

此次深圳入选供应链创新示范城市,对行业来说无疑是及时雨、强心针,不仅能够提振士气,也将促进大湾区外贸综合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深圳可以借示范创建的契机,完善现代供应链体系,培育、发掘全球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助力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其中在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科技应用、供应链金融创新三个领域可以重点发力。

主要关注点如下。

第一,入选示范城市有利于深圳加快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

《通知》提出,示范城市要出台支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和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各环节、各要素高效协同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

其一,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看,深圳要利用此次政策机遇打造全球物流枢纽中心。

深圳拥有海、陆、空一体化物流体系,毗邻香港全球贸易中心这一重要窗口,较其他城市具有发展供应链及外贸服务更为明显的优势。

根据十四五规划,深圳还将从国际、国内、大湾区、都市圈等辐射范围进一步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应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提升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等对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代表国际智慧化与绿色化发展前沿水平的国际性综合枢纽。

其二,从软件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看,相关主管部门会更加积极的推动先行先试政策创新。

深圳一直是供应链及外贸政策创新高地,近年围绕着供应链、外综服企业发展出台了多项便利化措施。

如2018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供应链服务质量要求》等多个供应链地方标准,着力提升供应链服务质量,政府在通关、政务方面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2021年3月23日深圳海关发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二十八条措施,内容包括压缩进出口环节单证合规时间、压缩进出口环节边境合规时间、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等。

随着深圳及辖内各区十四五规划纷纷亮相出台,广东加码公布了支持深圳先行行试及授权政策,前海扩区也将迎来更多重大政策利好,相信未来湾区供应链服务配套政策会有更多惊喜,助力深圳加快建成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第二,入选示范城市有利于提升供应链服务的科技含量。

《通知》提出,示范企业要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加快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建设上下游互联互通、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全面提升企业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和国际化水平。

其一,深圳供应链服务企业的发展史其实也是互联信息科技应用的进化史。

供应链服务企业最初是从为加工贸易企业代理通关、退税等业务升级而来,开始以进出口代理为主,融合物流和信息流,后发展以提供全链条集成式服务为特点,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方案设计、采购、分销、库存管理、资金结算、通关、物流、生产管理以及信息系统支持等,建立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圈以及互利共赢模式。

其二,政务平台科技创新支持供应链服务行业发展也取得显著效果。

2019年以来,深圳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建立了商务、工信、生态、市场监管、金融办等在内多部门联动机制,搭建了全国领先的智慧供应链公共服务云平台――“丰链云”,为行业提供咨询、智库、教育培训、品牌推广、标准宣贯、政策解读、风险评估等公共服务。

其三,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物联网、智慧仓储、无人配送、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不断被创造、应用,加速了深圳配套物流服务体系的变革,带动深圳物流企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

如越海智慧仓网也已覆盖全国,并在“一带一路”沿线的30个国家陆续开仓运营,通过AI智能分单平台,解决了仓网全渠道订单协同问题。

2020年,深圳市全市智能快件箱箱递率已达到20.7%,高于全国10%的平均水平。

第三,入选示范城市有利于更好发挥供应链金融产品“降本增效”和风险防控功能。

《通知》提出,要提高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水平,助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其一,银行在合规合理的前提下,可以为供应链服务企业的跨境融资需求研发提供低成本且适配的产品。

相比其他行业,供应链服务企业属于利润率较低的行业,大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平均净利水平更在1%以下,因此企业对财务成本控制与管理要求很高。

此外,由于金融机构地域限制,也影响跨区域业务开展,譬如对大湾区来说,就有可能存在深港澳三地金融机构对企业风险偏好存在差异的情况,因此银行需要承担桥梁功能,搭建更加全面的联动服务体系。

其中,对规模较大的企业,银行可以利用境内外市场融资成本差异、汇率管理技术、合作增信方案为供应链服务企业提供综合财务成本更低的组合业务产品,改善财务状况;对于规模小的企业,银行可以把握政策机会提供低利率的普惠金融产品,让企业享受政府支持实体的补贴红利政策。

2019年1月深圳市出台了《关于促进深圳市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意见》,是全国首个市级供应链金融专项政策,其中也提到了支持金融机构和供应链票据平台对接,这也可以为供应链服务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其二,防控风险是金融机构支持供应链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供应链服务企业大都存在轻资产、高负债、毛利低的状态,大多数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银行对供应链服务企业的支持。

为此,银行可以强化机构联动合作,包括与供应链服务企业的上游核心制造客户合作、与第三方担保公司合作,与风险战略投资机构合作,多方协作更好及有效的引导供应链服务企业合规经营与管理,促进企业建立科学的供应链风险控制体系,从而形成湾区供应链服务生态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