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另一个视角看问界M7-220705

上传日期:2022-07-05 09:58:05 / 研报作者:尹欣驰尹欣驰李子俊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另一个视角看问界M7-220705.pdf
大小:45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另一个视角看问界M7-220705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另一个视角看问界M7-220705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另一个视角看问界M7-22070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汽车行业重大事项点评:另一个视角看问界M7-22070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问界旗下第二款产品M7亮相华为夏季新品发布会,定位豪华电动六座SUV,外观极具辨识度,内部空间及舒适性领先,我们看好华为通过已有的渠道、营销、智能生态赋能问界汽车。

此外,我们从问界M7中进一步看到中国智能电动车品牌正在不断突破合资和外资车企的价格封锁,带动产业链的量价齐升,并不断带来智能化创新。

我们看好未来2-3年,中国智能电动车企及其产业链的大发展,以及背后对应的投资机会。

▍问界M7智能汽车亮相华为夏季新品发布会。

7月4日,在华为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问界品牌正式推出了旗下第二款产品问界M7。

问界M7尺寸为5020*1945*1775mm,轴距为2820mm,定位豪华大型电动六座SUV,舒适版/豪华版/旗舰版售价分别为31.98/33.98/37.98万元。

问界M7搭载HUAWEI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采用专为增程系统打造的1.5T四缸增程器,一升油可发3.13度电;CLTC纯电续航可达200公里以上,满油满电CLTC工况续航可达1220公里,百公里油耗低至5.8L。

双电机四驱系统综合最大输出功率330kW,百公里加速4.8s。

发布会上,华为公司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CEO余承东表示,问界M7预期7月底开启交付。

▍外观延续家族设计的高辨识度,内部空间及舒适性领先。

外观上,问界M7车身延续了AITO品牌家族化设计语言,标志性的六边形格栅及鹰翼贯穿式尾灯极具品牌辨识度。

内饰上,M7配备10.25英寸的曲面全液晶仪表盘和15.6英寸2KHDR中控大屏,并搭配超纤麂皮、樱桃木质纹理、晶钻挡把,兼具豪华感与科技感。

空间及舒适性上,M7六合一增程器动力总成让乘员舱前向空间得到拓展,其纵向长度达2605mm,空间转化率达到92.4%。

后排座椅靠背支持六档至多33度调节,并配备独立音响、空调出风口、照明灯等配置。

M7搭载AITO零重力座椅,采用零压感知人体工学设计,打造压力分布超均匀的座椅靠背坐垫。

M7还采用三面双层隔音玻璃,配合主动降噪、整车密闭性防护、多层底盘隔震等静音技术,具有领先的NVH性能。

▍华为通过渠道和零售体系、品牌营销能力、智能生态方面全面赋能问界汽车。

1.渠道共赢:当前华为依托原有的手机和IoT门店,能够以较低的边际成本、快速建立数量较多的汽车体验门店;截止2022年7月,问界共有600+体验中心提供试驾&购车服务,覆盖109+城市,并且建立了122+用户中心提供售后维修保养的服务。

到2022年底,华为计划建设1000家体验中心和300家用户中心。

2.品牌营销;在华为新品发布会上,AITOM7车型作为华为“衣食住行”全场景的压轴产品登场,在此之前登场的有华为Nova10手机、全屋智能产品、华为WATCHFIT2等。

作为华为产品谱系的一环,问界AITO享受了“华为”品牌广泛的知名度,和新品发布会曝光度。

3.智能生态赋能。

问界M7的车机通过HarmonyOS和手机登录相同帐号,可以实现手机应用“流转”上车,在车机中控屏上即可便捷操作使用手机上的应用。

此外,华为在车机系统上提供了丰富的车机应用生态和服务中心,智能生态全面赋能汽车。

▍中国智能电车突破合资价格封锁,需求+技术变化下国产供应链量价齐升。

过往传统燃油车时期,自主品牌车型定价受到合资产品严格的价格封锁,盈利能力受到压制。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如问界M7(32-38万元)、理想L9(46万左右)、蔚来ES7(46.8万元起)等新产品一经发布,获得了很强的讨论度和产品口碑。

汽车中高端+豪华市场的格局正在重构,中国车企凭借需求挖掘能力、三电技术优势和领先的智能化体验,正在逐渐取得领先。

主机厂挖掘需求、推动产品创新的另一面,是中国供应商在深度参与产品设计、功能定义的过程中获得量价提升的机会。

如零重力座椅,能实现第二排极致的舒适体验;蔚来、理想和问界都推动了声学系统软硬解耦,推翻了海外贴牌的商业模式,启用本地供应链;智能化配置增配,带来了线束价值量的大幅提升。

我们看好未来2-3年,中国智能电动车企及其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中国车企新车落地不及预期;国内疫情反复。

▍投资策略:1.汽车中高端+豪华市场的格局正在重构,中国车企凭借需求挖掘能力、三电技术优势和领先的智能化体验,正在突破合资价格封锁;重点推荐智能电动汽车销量快速爬升、盈利加速改善、引领行业智能化潮流的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持续推荐比亚迪、广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品牌向上的优秀自主车企,建议关注:小康股份;2.看好中国供应商在深度参与产品设计、功能定义的过程中获得量价提升的机会,建议关注:上海沿浦(座椅骨架)、沪光股份(线束)、文灿股份(壳体和结构件)、上声电子(声学系统)、川环科技(橡胶软管)、富临精工(减速器总成)、拓普集团(后副车架)、华阳集团(HUD等)、双环传动(新能源齿轮)、经纬恒润(数字钥匙模块)、中鼎股份(底盘减震系统)等。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