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信说策略:下半年城投展望,暗流涌动-220703

《中信证券-信说策略:下半年城投展望,暗流涌动-220703(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信说策略:下半年城投展望,暗流涌动-220703(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结合监管导向,预计下半年城投净融资继续下台阶,城投利差存在调整风险。 与此同时,还需关注尾部城投债的展期概率。 暗流涌动之下,建议重新审视城投债的安全资产边界。 ▍近期城投政策信号,形乱而神不乱。 2022年以来的城投政策,表面看比较困惑,实则有迹可循,具体把握“三个原则”和“一条支线”。 原则一:隐性债务“控增量,化存量”。 原则二:“中央不救助”。 去年底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今年的国办发20号文,都表达了这一态度。 原则三: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这决定了政策收紧过程中也会动态调整。 除了以上原则,今年城投还面临一个支线任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严厉的隐债问责机制下,举债动力可能不足。 对于债券监管部门而言,城投债审批依然较为严格,极力避免以债券方式新增隐性债务。 综合来看,目前仍处于有保有压的严监管周期。 ▍上半年城投融资受到上述原则和支线的共同支配。 2022年上半年,城投债净融资规模合计9515亿元,较2020年和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32%和18%,有一定程度的收敛,但绝对规模依然不低,核心在于2022年先强调保,后强调压,因此上半年在融资总量上没有限制得特别严厉。 结构上的变化更值得关注。 区域方面,江浙继续强势但比重下降,河南明显改善,天津融资转正,东北/西北/西南继续净偿还;资质方面,截至2022年6月30日城投债主体评级中枢较2021年底上移,意味着低资质平台发债难度上升。 ▍下半年城投债融资或将是“总量减少、结构优化”的执行思路。 从今年“基建提前发力”的节奏来看,下半年的城投融资环境预计要弱于上半年。 从债券终止审查的规模来看,由于批文有效期所产生的滞后性,下半年的城投发债难度也在提升。 因此,我们预计下半年的城投债净融资规模较上半年而言,会有明显的下降。 结构方面,愈发稀缺的发债资源或将被“优质主体”瓜分,但监管也会继续在不同省份之间进行再平衡,因此最终体现出来的融资结构将是省份集中度下降、发债平台层级提升。 对于东部区县级平台来说,下半年再融资的难度或有抬升。 ▍融资收缩与城投利差是“U”型关系。 城投债融资收缩意味着什么?今年上半年的经验是“资产荒”,但假如城投债融资持续偏紧,下半年城投各融资渠道可能会迎来三重压力,这与此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经验可能产生背离。 在融资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出于安全性、合规性的考虑,头部集中的现象也会愈发明显,因此,融资萎缩最快的必然是尾部平台,下半年尾部风险必须警惕。 ▍下半年需要关注债券品种的展期概率。 相比于非标、贷款,城投债券端显得异常稳健,不过暗流已在涌动。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已经发生过一些城投“类展期”事件。 只要保障本金都能兑付,很难说城投债展期是一种违约行为。 不过,为了避免发生类似永煤事件的市场冲击,城投债展期更有可能从行政层级低的私募债开始,采取置换债券的可能性比较大。 ▍城投利差存在调整风险,安全资产的边界需重新审视。 当前城投债利差保护并不充分,回顾历次城投债利差反弹,只有选择“安全资产”,才能避免大幅的利差调整。 例如2011年的AAA隐含评级城投,又如2016年底至2018年上半年的AAA、AA+隐含评级城投,均带有避险属性,承受的估值调整幅度并不大。 但2020年底以来的严监管周期下,安全资产的边界似乎已经下沉至AA(2)隐含评级城投。 但这一级别对应较多区县平台,下半年的再融资难度大概率提升,与此同时,虽然地方政府维护债券安全的意愿明确,但在地方财政压力持续堆积之下,维护债券安全的方式或许会有所变通。 从排序来看,AA(2)城投债与尾部城投债可能只是一墙之隔,能够维持住其“安全资产”的标签?建议多一份谨慎。 ▍风险因素:资金供应收紧;违约风险超预期;土地出让收入进一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