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融证券-民营医院行业深度报告:医疗需求多样化,民营医院大有可为-220630

《国融证券-民营医院行业深度报告:医疗需求多样化,民营医院大有可为-220630(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融证券-民营医院行业深度报告:医疗需求多样化,民营医院大有可为-220630(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民营医院是我国医疗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数量上看,民营医院数量占全国医院数量大半,2020年我国医院总数超过35000家,其中公立医院占总数的34%;民营医院占总数的66%。 但从床位上看,公立医院的床位数远高于民营医院,占全部床位的73.7%。 从床位增长趋势上看,公立医院床位增量快于民营医院。 尽管民营医院发展速度较快,但公立医院医疗质量远胜民营医院。 从病床使用率上看,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普遍高于90%,但民营医院病床使用率则维持在60%左右。 从诊疗人次上看,2020年全国公立医院服务诊疗人次约27.9亿,而民营医院仅服务5.3亿人次,差距仍然较大。 可见民营医院是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补充作用。 医疗需求多样化,公立医院难以完全满足。 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在老龄化阶段下就诊需求将持续上升。 从供给上看,横向对比其他国家,我国医疗建设短板较为明显,我国住院病床使用率明显较高,特别是三级医院病床使用率超过95%,医疗供需矛盾明显,政策对公立医院有所规划,对社会办医空间有留白。 另外,在地域分布上我国医疗资源整体呈现不均衡的状态,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城市往往拥有更多医疗资源,随着低线城市人群消费力上升,对部分病种就近就医的意愿也会更加强烈,体制机制相对灵活的民营医院可以进行下沉布局,填补公立医院余留的需求。 回顾过往历史,政策对社会办医的鼓励态度一以贯之。 参照公立医院改革历史,医疗全公有化有着重重弊端,民营医院不仅能够作为填补医疗需求空白的补充,更是发挥着适度竞争、提高医疗资源运用效率的作用。 观历史之镜,我们认为政策对民营医院的鼓励态度是一以贯之的。 最新下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和康复、护理等短缺领域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引导促进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等独立设置机构规范发展,鼓励有经验的执业医师开办诊所。 落实行业监管职责,促进社会办医规范发展。 ”投资建议:医院资产是一种长期资产,从我国的医疗体制现状看,仍然面临着优质医疗资源供应少、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由于特殊的人口结构,我国将在未来经历相较其他国家更快速的老龄化,我们预计整个国家的就医需求将保持增长,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缺乏变通,在专科、基层等方面患者仍然需要优质医疗资源,民营医院体制灵活,能够补充公立医疗之外的需求缺口。 此外,回顾公立医院的改革历史,民营医院还发挥着促进竞争,提高医疗效率的多方面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民营医院的发展仍然是受到政策鼓励的。 在投资上,建议关注眼科、口腔、肿瘤等专科赛道的民营医院和高质量的综合性民营医院。 风险因素:医疗事故风险;企业经营风险;技术更迭风险;政策变化风险;疫情反复导致门诊量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