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联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构筑新壁垒,先行者迎来收获期-220701

上传日期:2022-07-01 15:11:17 / 研报作者:贺朝晖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国联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构筑新壁垒,先行者迎来收获期-220701.pdf
大小:187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联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构筑新壁垒,先行者迎来收获期-220701

国联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构筑新壁垒,先行者迎来收获期-220701
文本预览:

《国联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构筑新壁垒,先行者迎来收获期-220701(4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联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构筑新壁垒,先行者迎来收获期-220701(40页).pdf(4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国内产能供给全球,充分受益于锂电需求高景气锂电负极材料的生产流程较长,能耗较高,中国厂商凭借极具优势的能源和人工成本,以及出色的制造工艺,占据了全球负极86%以上的市场份额,直接受益于世界范围内对锂电池的旺盛需求。

我们预计2026年全球锂电池需求将达到3467GWh,对应433万吨的负极需求,需求量5年CAGR为43.85%。

能耗政策导致石墨化产能紧缺,预计紧平衡情况将维持至2023年底石墨化是人造负极生产的关键工序,其加工费占负极成本的40%以上。

石墨化耗电量约为1.3万kWh/吨,21年下半年受能耗双控政策影响,大量石墨化产能无法开工,供给严重不足,导致21年初至今国内加工费上涨了86%。

我们统计了负极行业前七大厂商的扩产规划,以及其他厂商的40余个建设项目,预计石墨化供需紧平衡的情况将维持至2023年底。

龙头一体化布局保障利润空间,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负极行业一线企业大都提前布局了包括石墨化及碳化等工序在内的一体化产能,近两年多家头部企业还规划了产能为20万吨/年,投资规模达80亿的大体量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提高了行业门槛。

根据我们的测算,以当前的市场价进行生产和销售,石墨化自给率较高的龙头厂商预计将维持20%-30%左右的毛利率,而完全依赖外协加工的中小厂商利润空间极小,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随着中小产能出清,我们认为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新型硅基负极产业化加速,带动碳纳米管需求增长随着锂电池化学体系向更高能量密度的趋势进化,硅基负极凭借4000mAh/g以上的极高理论克容量,是当前产业化前景较明确的下一代新型负极材料。

21年国内硅基负极出货量为1.1万吨,目前我们统计到的各厂商规划产能在13万吨以上,预计在中短期内可实现规模化放量。

由于硅材料存在充放电体积变形较大、循环性能较差、导电性欠佳等问题,未来硅基负极的普及还将带来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导电剂材料需求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重点推荐天然、人造、硅基负极多元发展的行业龙头贝特瑞(835185.BJ);石墨化自给率高,一体化布局带来稳健盈利能力的一线厂商璞泰来(603659.SH)及杉杉股份(600884.SH);绑定下游电池龙头,积极扩产的中科电气(300035.SH);受益于硅基负极放量的碳纳米管龙头天奈科技(688116.SH)。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能源车产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能耗及环保政策影响开工率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