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紫光国微-002049-重大事项点评:集团重整进入尾声,定价逻辑回归基本面-220701

《中信证券-紫光国微-002049-重大事项点评:集团重整进入尾声,定价逻辑回归基本面-22070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紫光国微-002049-重大事项点评:集团重整进入尾声,定价逻辑回归基本面-220701(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2年6月30日公司公告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控股股东持有的公司6.39%股票为重整清偿资源,已完成相关划转工作,其中1.7%股票直接登记至债权人。 集团重整或进入尾声,公司股价定价逻辑有望回归基本面。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特种集成电路及智能安全芯片领域实力强劲。 公司产品谱系完备,可向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综合竞争力强。 目前公司在高自主可控市场市占率领先,未来有望向通用消费市场扩展,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并考虑到公司行业地位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1.7%股份划转给债权人,集团重整或进入尾声。 2022年6月30日公司公告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根据重整计划控股股东西藏紫光春华持有的3,878万股(6.39%)公司股票属于重整偿清资源,已完成划转工作,其中1,033万股(1.70%)已直接登记至相关债权人,2,845万股(4.69%)已提存至紫光集团管理人证券账户,目前西藏紫光春华持有公司15,779万股(26.00%)。 据证券时报报道,本次重整方案普通债权120万元以下部分将全部现金清偿,120万元以上部分债权人可从三种股抵债综合方案选择一类:1)现金+股票+三年留债,(2)现金+股票+五年留债,以及(3)现金+八年留债,其中方案(1)的赔付比率为95%,其余方案赔付比例100%。 公司股份划转给债权人,意味着集团重整或将进入尾声,风险得到释放,公司股价定价逻辑有望回归基本面上来。 ▍战投联合体在半导体领域经验丰富,有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1年12月13日公司发布公告,间接控股股东紫光集团确定北京智路资产和北京建广资产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 建广资产专注于集成电路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并购,实控人为中投公司,智路资产专注于半导体核心技术及其他新兴高端技术投资机会,实控人李滨曾于2011年至2015年任中芯国际资深副总裁。 “联合体”具备国资背景,或将有效缓解集团资金压力,同时“联合体”在半导体领域投资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相关技术人才储备,有望推动紫光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股东债务问题的缓解,公司经营有望迈上新台阶。 2022年1月17日集团管理人收到北京一中院《民事裁定书》,法院裁定批准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截至4月1日智路建广联合体600亿元资金已到位。 ▍特种集成电路需求爆发,持续产品迭代龙头地位巩固。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因下游需求放量和国产替代爆发,整体产能承压,公司积极协调资源,保障订单交付,全年营收33.6亿元,同比+101.08%,毛利率减少2.44%至77.2%,实现了业绩高速增长。 公司数百种系列化产品持续迭代,特种FPGA产品高速发展,2x纳米的FPGA系列产品已逐步成为主流产品并占据重要市场地位,新一代更高性能产品的开发工作也在顺利推进;电源管理芯片不断丰富、新一代SoPC芯片开发顺利;模拟产品领域市场份持续扩大,在数字电源、高性能时钟、高速高精度ADC/DAC、保护电路、隔离芯片、传感器芯片等领域持续研发,部分型号产品已经开始销售,有望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智能安全芯片毛利率改善,晶体业务国产替代需求旺盛。 公司智能安全芯片业务持续增长,全年营收16.64亿元,同比+22.11%,毛利率增加6.34pcts至31.17%。 公司产品为移动通信、金融支付、物联网、车联网等众多应用领域提供安全保障,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同时公司保持研发投入强度,为业务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大容量多应用SE安全芯片设计定型,车载安全芯片批量出货。 公司半导体功率器件业务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持续研发投入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