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万联证券-固定收益深度报告: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之永续债-220630

上传日期:2022-06-30 14:16:43 / 研报作者:徐飞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万联证券-固定收益深度报告: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之永续债-220630.pdf
大小:79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万联证券-固定收益深度报告: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之永续债-220630

万联证券-固定收益深度报告: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之永续债-220630
文本预览:

《万联证券-固定收益深度报告: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之永续债-220630(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联证券-固定收益深度报告: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之永续债-220630(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发行背景:由于资管新规的落地,表外业务回表,银行资本消耗有所加剧,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及预期。

而内源性银行资本补充动力不足,银行亟需通过外源性渠道充实资本金。

2018年12月25日,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推动商业银行永续债的尽快发行。

政策保驾护航下,2019年1月25日,首单永续债落地中国银行。

概念及条款:商业银行永续债全称为商业银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是商业银行为补充其他一级资本而发行的金融债券。

商业银行永续债主要有以下特点:1)发行主体为商业银行,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均可发行;2)发行期限以“5+N”为主,理论上来讲无固定期限到期日;3)有条件赎回权;4)受偿顺序在存款人、一般债权人和处于高于本期债券顺位的次级债务之后;5)票面利率由基准利率+固定利差确定,每5年调整一次;6)具有减记或转股条款,银行永续债股性强于债性;7)发行人有权取消全部或部分本期债券派息,且不构成违约事件,票息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银行资本补充成效显著:永续债为银行资本金注入成效显著,其他一级资本明显增厚,资本结构显著改善。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25%,较2018年末上行0.67%。

一级资本充足率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差异逐步拉大,由2018年末的0.55%大幅升至1.55%,商业银行资本结构持续向好。

永续债“补血”成效略好于优先股。

一级市场:1)存量稳步增长,银行永续债持续扩容:截至2022年6月21日,我国商业银行永续债共计148只,债券余额合计19615亿元。

2)发行结构逐步改善:发行首年国有行和股份行为主要参与主体,自2020年起城商行发行提速,参与主体进一步扩容。

3)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节奏偏慢,预计下半年在中小银行带动下发行有望提速。

4)今年年初,资金市场利率下行、机构配债需求增长等多因素影响下,新发行商业银行永续债票面利率下行至历史低位,而后小幅回升。

二级市场:1)截至2022年6月21日,各等级商业银行永续债到期收益率均有所下行,其中AA级收益率大幅走低。

2)信用利差整体下行,AA级商业银行永续债信用利差下行幅度最为显著。

3)银行永续债-中短票利差:中高等级银行永续债表现略好于中短票。

4)银行永续债-普通债利差:除AA-级外,其余等级利差均有所收窄,其中3Y期AA级永续债收益率表现显著好于同期限同等级普通债。

5)期限利差方面,中高等级期限利差走扩,低等级期限利差下行。

投资建议:1)从供给端来看,预计今年下半年商业银行(尤其中小银行)永续债发行有望提速。

今年年初,商业银行永续债发行提速后迅速降温,上半年发行总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供给整体不足。

展望后市,一方面经济未见好转前,货币政策难以转向,资金面收紧可能性不大,剔除季末资金面收紧对市场利率的影响,预计下半年资金市场利率难以大幅上行,银行发债成本仍将处于较低水平。

另一方面,截至2022年一季末,超半数上市城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承压,在资本分类严监管和资本金消耗加剧的背景下,银行补充资本金需求将大幅提升,下半年城农商行有望成为永续债发行主力,参与主体或将继续扩容,发行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2)从需求端来看,结构性资产荒行情延续下,境内部分机构对银行永续债的配置需求有望回升。

前期受到银行理财整改影响,银行理财对于永续债的配置需求大幅降温,永续债遭大量抛售。

但今年以来,优质资产供给不足,预计结构性资产荒仍将延续至三季度,相对而言银行永续债仍具备一定配置价值。

3)票息收益仍可挖掘,利差压缩空间已不足。

当前,商业银行永续债收益率、信用利差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估值风险显著上升,利差保护十分薄弱。

从期限利差来看,5Y-3Y各等级期限利差均处于80%历史分位数附近,但考虑到当前3Y期收益率下行空间不足,一旦债市回调,银行永续债收益率将随之上行,期限利差或将被动收窄。

因此,建议以票息策略为主,对资本充足率安全边际相对较高的中高等级主体下沉资质,挖掘高票息资产,以增厚票息收益。

风险因素:货币政策宽松不及预期,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永续估值风险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