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学海拾珠”系列之九十八:预期收益、成交量和错误定价之间的关系-220629

《华安证券-“学海拾珠”系列之九十八:预期收益、成交量和错误定价之间的关系-220629(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学海拾珠”系列之九十八:预期收益、成交量和错误定价之间的关系-220629(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篇是“学海拾珠”系列第九十八篇,文献研究了股票预期收益、成交量以及错误定价之间的关系,发现在被低估的股票中,回报与成交量呈正相关,而在被高估的股票中则呈负相关,成交量会放大错误定价。 文献认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成交量与错误定价程度一起考虑可以识别更多的被低估和被高估股票,其意义甚至超过了原始的交易因子。 回到A股市场,我们也可以检验预期收益、成交量和错误定价之间的关系,寻找成交量放大效应在投资中的应用机会。 成交量放大效应成交量可能与投资者的分歧、波动性、流动性、投资者注意力、信息不对称等有关。 通过对错误定价得分(MISP)和成交量进行5X5的独立双排序来构造市值加权投资组合,发现在被低估股票中,月度FamaFrench五因子α随成交量增加,从低成交量组的-0.02%到高成交量组的0.51%。 然而,在被高估的股票中,每月的α随成交量减少,从低成交量组的-0.28%到高成交量合的-0.68%。 低减高(UMO)组合的每月α在低成交量股票中为0.26%,在高成交量股票中为1.18%,其差异0.93%(t=4.24)被称为成交量放大效应。 这些结果表明,成交量-回报关系是异质性的,取决于错误定价的程度,而错误定价集中在高成交量股票中。 成交量放大效应的解释如果成交量捕捉了投资者的分歧,错误定价捕捉了投资者的预期偏差,那么文献的结果与Atmaz和Basak(2018)的理论一致,综合考虑一只股票的平均预期偏差和投资者的分歧,并把它们定义为投资者预期偏差的横截面平均值和标准差。 在好消息之后,乐观的投资者的信念得到支持,并通过对股票的投资变得相对更富有,这反过来又增加了他们在平均预期偏差中的权重,使对股票的整体看法更加乐观。 同样地,在坏消息之后,对股票的整体看法变得更加悲观。 当平均偏差为正时,它与分歧正相关,相反,当平均偏差为负值时,它与分歧呈负相关。 投资者的分歧本身并不产生错误定价,但当投资者的平均预期有偏差时,它可以放大错误定价。 风险提示文献结论基于历史数据与海外文献进行总结;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