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深度跟踪报告:自动驾驶,开始进入收获周期-220628.pdf
大小:132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深度跟踪报告:自动驾驶,开始进入收获周期-220628

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深度跟踪报告:自动驾驶,开始进入收获周期-220628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深度跟踪报告:自动驾驶,开始进入收获周期-220628(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深度跟踪报告:自动驾驶,开始进入收获周期-220628(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当前全球部分量产车型已开始陆续搭载智能驾驶L4级硬件,作为全球高阶自动驾驶领域引领者,英伟达汽车业务受资本市场的关注度亦不断提升。

目前在自动驾驶领域,英伟达已经能提供从芯片,到软件算法、仿真测试等全栈式、端到端、分层解耦的技术方案,同时基于自身提出的Hyperion硬件参考架构,有效整合外围丰富传感器生态。

目前公司在手订单规模达110亿美元(未来6年),最近一年增长超过30亿美元,伴随搭载公司Orin芯片的车型陆续量产上市,我们判断公司汽车业务营收有望自2022H2开始逐季向上,结合行业、市场格局、公司产品结构等核心要素,我们估算公司自动驾驶业务相关营收有望在CY2024超过30亿美元,公司亦表示汽车业务长周期目标市场空间(TAM)在3000亿美元左右。

受累于利率上行、游戏显卡业务疲软等,公司短期股价表现疲软,当前股价对应FY2023/24/25年PE(Non-GAAP)为31/26/23倍,建议积极关注公司当下的投资机会,同时我们继续维持对公司的短期、中长期的积极观点。

▍报告缘起:搭载L4硬件车型陆续量产,市场对英伟达智能驾驶业务关注度亦持续提升。

1)自2015年推出TegraX1以来,英伟达在汽车业务领域中的产品推出进度不断加快,带动公司营收由FY2017Q1的1.1亿美元,最高增长到FY2020Q2的2.1亿美元。

2)2020年以来,伴随着特斯拉市值不断创历史新高,理想、小鹏、Lucid、Rivian等造车新势力上市,资本市场&产业界对汽车智能化浪潮关注度显著提升。

英伟达作为底层硬件算力提供商,在算力、软件工具开发连等领域均有着显著的领跑优势,成为车企的主流硬件配置供应商之一。

3)2022GTC大会,公司创始人黄仁勋宣布,公司未来汽车业务的TAM为3000亿美元,市场关注英伟达在汽车业务领域中的产品布局、未来成长性空间。

对英伟达汽车业务(自动驾驶为主)的研究,无论是对全球高阶自动驾驶产业路线的把握,抑或是对英伟达自身投资价值的分析,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亦是我们本篇专题报告的核心出发点。

▍业务布局:能提供端到端、全栈式、软硬分层解耦的技术方案。

1)在自动驾驶业务领域,英伟达产品涵盖了硬件(自动驾驶芯片、车载计算开放平台)、软件(系统软件&功能软件&应用软件)和测试以及仿真平台。

我们认为,公司通过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布局,实现了纵向、横向、纵深三大闭环:纵向实现了从车端到云端,从应用软件、中间件、基础OS、再到底层硬件计算的闭环;横向实现了从感知到规控,从数据采集、标注、训练、仿真、验证的闭环;纵深实现了从需求到开发到交付再到维护,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开发流程闭环。

2)基于英伟达在汽车业务领域中布局,我们认为公司的核心优势并非仅体现在硬件领域,而是在于强大的AI能力、基于Hyperion的灵活部署能力、以及丰富的传感器生态。

依托上述产品布局,我们认为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中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可大幅降低下游厂商的开发难度,大幅保障产品性能的稳定性。

▍商业化进展:有望自2022H2开始逐步提速。

1)商业模式:短期收入主要靠售卖硬件为主,未来料将向系统方案层面演进。

英伟达自进入汽车领域以来,先后发布多款芯片。

目前在乘用车领域规模走量的主要以上代产品Xavier为主,2022年下代产品Orin已开始小规模走量。

据德国商报透露,英伟达与奔驰的合作模式有望向收入抽成的模式转换(据德国商报报道,英伟达抽成比例为40%),未来或将成为汽车业务新的增长动力。

目前该报道暂未得到公司官方认可,我们密切持续跟踪后续变化。

2)在手订单超110亿美元,2022H2开始规模转化为收入。

2022GTC大会上,公司透露汽车业务在手订单为110亿美元(同比增长37%,对应合同周期约6年)。

依据未来合作车厂车型释放进度,我们保守估计CY2024年(对应英伟达FY2025年),公司汽车业务营收有望超过30亿美元,对应CAGR为80%。

▍风险因素:GPU市场竞争持续加剧风险;AI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利率上行带来的估值持续收缩风险;自动驾驶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严重安全事故导致估值波动的风等。

▍投资建议:作为全球领先的AI平台厂商,缘于持续领先竞争对手1~2代的技术竞争力、全栈式的产品方案能力等,公司中长期成长路径清晰,伴随全球汽车智能化进程的推进,自动驾驶业务对公司的财务贡献亦有望持续提升。

我们维持公司FY2023-FY2025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322/379/429亿美元,维持公司Non-GAAP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36/163/189亿美元。

当前股价对应PE(Non-GAAP)分别为31/26/23倍。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AI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以及业务空间不断拓展可能,并持续看好公司的短期、中长期投资价值。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