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24期(总第560期):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银行业加码碳金融布局-210719

上传日期:2021-07-19 09:02:10 / 研报作者:汪惠青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24期(总第560期):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银行业加码碳金融布局-210719.pdf
大小:21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24期(总第560期):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银行业加码碳金融布局-210719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24期(总第560期):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银行业加码碳金融布局-210719
文本预览:

《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24期(总第560期):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银行业加码碳金融布局-210719(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2021年第124期(总第560期):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银行业加码碳金融布局-210719(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碳配额开盘价为48元/吨,收盘价为51.23元/吨,涨幅6.73%,均价51.23元/吨,最高价52.80元/吨。

截至收盘,日内交易总量为410.40万吨,交易总额为2.1亿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启,标志着我国市场化碳减排进入新阶段,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又一重大里程碑。

主要关注点如下:第一,全球规模最大碳市场启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迈出重要一步。

据统计,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有2225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

这意味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这不仅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重大创新举措,也将成为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一步。

此外,根据国常会的提议,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

第二,碳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银行业应加码碳金融布局。

全国统一碳现货市场将带来千亿级市场规模。

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将为碳金融服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应积极加码碳金融布局。

在碳交易结算方面,可以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不仅提供开户、结算、存管等碳金融基础服务,而且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充当做市商,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形成产品的合理定价,增强市场交易活力。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通过出具保函为跨国、跨区域碳交易提供担保增信服务。

在融资方面,积极创新碳金融市场融资工具,大力发展基于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

在碳交易机制下,碳资产具有明确的市场价值,具备作为质押物或抵押物发挥担保增信功能的资质。

因此,银行业可以积极发展创新抵质押、绿色资产证券化等融资类产品,以帮助履约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在资产管理方面,可以积极拓展碳托管、碳理财、碳咨询等碳资产管理服务。

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络广泛、挂钩行业齐全,在信息、人才和信誉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能够发挥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推动碳金融市场健康高效发展。

例如,可以为碳基金提供托管业务;为减排项目各环节提供咨询服务;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开展碳核算工作,建立碳排放数据库,为界定金融资产的碳排放责任提供依据等。

第三,防范碳金融的潜在风险,保障碳市场的稳定发展。

从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来看,碳市场金融化潜在的金融风险也不容忽视。

因此,需要引导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正确认识碳金融的机遇和风险,稳健有序开发开展碳金融业务和产品,防范相关的金融风险。

通过加强碳市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碳金融监管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借鉴金融市场监管的经验和教训,依据金融市场监管规则完善碳市场监管框架;完善碳金融交易法律建设,为有效防范碳金融风险提供保障。

在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碳金融活动的同时,加强金融机构的气候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保障碳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