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火炬电子-603678-“特种元器件+航发新材料”双轮驱动-220623

《华西证券-火炬电子-603678-“特种元器件+航发新材料”双轮驱动-220623(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西证券-火炬电子-603678-“特种元器件+航发新材料”双轮驱动-220623(23页).pdf(2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火炬电子始创于1989年,是国内生产军用陶瓷电容器(MLCC)的主要厂家,也是首家能生产宇航级电容器的企业。 公司业务分为“元器件、新材料、贸易”三大板块,“十三五”以来利润年均复合增速35.6%。 2020年公司发行可转债建设小体积薄介质层陶瓷电容器生产线,部分工序已开始带料试生产,建成投产后将新增该品类电容器84亿只/年产能,补充公司高端MLCC产能。 公司同时外延打造特种陶瓷材料业务,经过多年发展,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特种MLCC行业有望进入上升周期特种MLCC一直是公司核心业务,2021年贡献整体营收的27%,贡献整体毛利的61%。 高毛利自产业务向好驱动公司综合毛利率由2017年的25.7%提升至22Q1的40.64%。 特种MLCC受益于“新型武器装备放量+信息化程度提升+国产化率提升”三重逻辑驱动。 其作为最上游的普适性元器件,生产节奏快,出货量弹性较大。 一旦下游需求启动,企业业绩增速将较为明显。 同时,周期性波动也相对较大。 从目前趋势看,随着下游客户扩产到位,行业将进入上升周期。 和军用连接器和芯片相比,以MLCC为代表的军用被动元器件特点是“单价低、筛选测试复杂、可靠性要求高”,行业格局相对稳固均衡。 同时,振华科技、鸿远电子、火炬电子、宏达电子等公司都在扩张品类,适应军工旺盛需求。 品类扩张较快,打造第二成长曲线火炬电子的自产元器件持续向特种钽电容、微波元件、电阻、温度补偿衰减器等其他品类扩展。 子公司广州天极是国内少数实现从陶瓷、薄膜等介质材料制备到微波无源元器件生产全过程的企业之一,已公告拟分拆到科创板上市。 子公司福建毫米已分别建成单层片式瓷介电容器生产线、温度补偿衰减器生产线、片式膜固定电阻器生产线。 公司非MLCC元件营收规模持续扩大,从2017年的0.22亿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2.6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86.73%;毛利润从2017年的0.0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62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12.6%。 特种陶瓷纤维材料“开花结果”火炬电子全资子公司立亚新材主营高性能特种陶瓷纤维(碳化硅纤维、氮化硅纤维等),去年实现1.2亿元收入和4100万元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5%和26%。 公司现已建成了第二代SiC纤维、第三代SiC纤维10吨级产能产业化生产链,透波氮化硅纤维和宽频吸波纤维5吨级产能产业化生产链。 预计今年陶瓷纤维和聚碳硅烷(PCS)业务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由PCS制备的纤维和基体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核工业的热端结构部件。 特种陶瓷纤维可承受极限温度达3000℃,远超高温合金,有望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材料等。 年报显示,公司通过技术独占许可方式掌握了CASAS300特种陶瓷材料产业化的一系列专有技术,属国内首创,技术水平领先。 产品性能和产能已具备稳定供货能力,未来可期。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特种MLCC重要供应商之一。 此前市场过于担心公司贸易业务受消费电子下行影响,忽视了特种产品贡献大部分利润的事实。 公司自产元器件持续向特种钽电容、微波元件、电阻、温度补偿衰减器等扩展,非MLCC元件过去三年营收复合增速超80%。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收57.08亿元、69.01亿元、82.55亿元,归母净利润11.51亿元、15.01亿元、18.97亿元,EPS分别为2.50元、3.27元、4.12元,对应2022年6月23日42.00元/股收盘价,PE分别为17倍、13倍、10倍。 当前估值水平已充分反应悲观预期。 同时考虑公司特种航空材料的发展空间,估值有较大修复提升空间。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募投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特种陶瓷材料下游应用或受武器装备型号研发批产进度影响;疫情反复扰乱生产交付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