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银国际-云康集团-2325.HK-医学运营服务赋能各方-220621

《浦银国际-云康集团-2325.HK-医学运营服务赋能各方-220621(5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银国际-云康集团-2325.HK-医学运营服务赋能各方-220621(52页).pdf(5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云康是中国医学运营服务行业的第五大竞争者,并深耕与医联体共建现场诊断中心这一新型业务模式。 我们认为,相比传统的诊断外包,该模式具有平均单价更高、前期投入金额小、覆盖范围更广等优势,而云康有望凭借其全方位服务体系和更强的建设意愿成为该模式下的长期龙头。 我们预计:1)在政策、疫情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云康与医联体共建的现场诊断中心数量将从去年底的275家增至2024年底的856家;2)叠加诊断外包业务的持续稳健增长,公司非新冠收入2021-24E复合增速将达57%。 此外,在全球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国内核酸检测常态化将成必要手段,云康有望受益于行业的爆发性增长。 我们首予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20.0港元,对应21x2022EPE(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当)和31%的潜在升幅。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我国医学运营服务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云康作为行业主要参与者充分享受增长红利。 随着分级诊疗模式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运营服务需求旺盛,公司收入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和20.0港元的目标价。 精准把握医学运营在基层医疗中的发展机遇:根据沙利文数据,中国医学运营服务市场规模2020年达306.9亿人民币,其中于中国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和诊断外包市场规模分别为22.0亿和284.9亿人民币,预计2020-25E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1.8%和8.1%。 以2020年收入计,云康是中国第五大医学运营服务公司,市占率达3.7%,也是中国第二大向医联体提供诊断检测服务的供应商,市占率达12.5%。 在政策支持下(见图表16),云康凭借全面及标准化的诊断服务,逐步扩大在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布局。 向医联体提供诊断检测服务模式有核心优势,公司或成未来领头羊:对比诊断外包业务,我们认为向医联体提供诊断检测服务中的现场诊断中心业务模式具有平均单价更高、前期投入金额小、覆盖范围更广、满足医联体中各级医院核心诉求等优势,而且基层中巨大的未被满足的检测需求可能驱动更快的行业增速。 我们认为云康在该业务模式中的核心竞争力在于:1)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涵盖人员、设备、质控、物流等;2)头部ICL企业若发展类似业务或将影响独立实验室的利润,相比之下云康的包袱更低、意愿更强。 向医联体提供诊断中心业务模式驱动核心业务强劲增长:公司已借助新冠检测业务储备了众多优质医院客户资源,初步证明了该模式赋能医院检测业务的逻辑。 我们预计该模式将于2022年起进入快速扩张期,现场诊断中心数量将从去年底的275家增至2022/23/24年底的482家/682家/856家。 叠加公司诊断外包业务的持续稳健增长,我们预计公司非新冠收入2021-24E复合增速将达57%。 时势造英雄,疫情常态化下的长期受益者:我们认为新冠疫情将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与人类共存,国内核酸检测常态化将成必要手段。 据我们测算,每个月产生的行业层面检测收入有望达到88亿元(见图表25),而云康作为龙头之一有望受益于行业的爆发性增长。 估值:我们预计2021-24年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以22%/27%的CAGR增长,剔除新冠业务后的CAGR分别为57%/106%。 我们给予公司非新冠业务27倍12个月前瞻PE的目标估值,并使用DCF对公司新冠业务进行估值,据此得出公司目标价为20.0港元,对应21x2022EPE和31%的潜在升幅。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投资风险:疫情变化;与医联体合作、新市场拓展速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