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阿里巴巴-9988.HK-天猫2022年618活动点评:618整体表现良好,估值压力有望逐步缓解-220621

《中信证券-阿里巴巴-9988.HK-天猫2022年618活动点评:618整体表现良好,估值压力有望逐步缓解-22062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阿里巴巴-9988.HK-天猫2022年618活动点评:618整体表现良好,估值压力有望逐步缓解-220621(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根据魔镜数据,2022年6·18活动期间,我们跟踪的40个天猫主要类目累计GMV(截至6月18日)同比增长约6%。 天猫针对商户资金回流、库存积压等经营痛点推出涵盖金融补贴、物流疏通、流量补贴等方面的25条扶持举措;针对消费者,平台调整时间节点以优化用户体验,并加大折扣力度刺激消费需求。 多方合力下,天猫2022年618活动整体销售情况良好。 我们认为,随着供应链及快递履约能力的恢复,4-6月以来阿里电商平台销售额正呈现逐月环比回暖态势,市场针对阿里电商增长放缓担忧的估值压制有望逐步得到缓解。 宏观回暖趋势下,公司电商、云计算等业务表现也有望在2022年逐步得到修复。 长期来看,阿里巴巴仍将是中国数智化进程的重要参与方,云计算、AI、智能驾驶等底层技术布局完备,上层应用开发潜力领先。 尽管当前市场估值反映短期对公司较悲观预期,但当市场外部环境改善时,公司长期科技价值有望被重新认知。 我们对公司中长期数字化商业服务能力相对乐观的态度,维持公司港股及美股“买入”评级。 ▍整体表现:环比明显改善,线上消费复苏迹象初显。 受益于5月中下旬物流逐渐恢复及各电商平台相继开启年中大促,2022年5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7.0%,消费回暖迹象初显。 根据魔镜数据,在我们跟踪的40个天猫主要类目中,截至6月18日,618活动期间总销售额同比增长约6%。 淘宝直播方面,6月5日-6月14日的系列策划直播共吸引超1.1亿人次观看,凭借丰富内容及生动形态助力大促销售转化。 ▍规则变化:时间节点调整注重用户体验,折扣力度加大刺激消费需求。 今年天猫618于5月26日开启,于6月20日结束,共有4波活动。 ①预售:5月26日14点-20点为预热,5月26日20点-31日18点为定金支付,5月31日20点-6月3日24点为尾款支付。 ②第一波“开门红”:5月29日0点-6月3日24点。 ③第二波“品类日狂欢”:6月4日0点-13日24点。 ④第三波“狂欢日”:6月14日0点-20日24点。 相比2021年,今年618在预售阶段和尾款时间点上有所调整,整体预售预热及定金支付相比2021年推后2天,活动时间更加紧凑;而尾款支付由6月1日0点提前至5月31日晚8点,以优化消费者体验。 同时,跨店满减由“每满200-30”变为“每满300-50”(仅满减就相当于约83折)。 此外,88VIP还可领取“满5000-400”“满1500-120”的全场通用大额券。 今年天猫618折扣力度明显加大,平台及商家积极参与,共促消费及商家经营恢复。 ▍商家扶持:关注商家经营痛点,多项举措全方位助力商家生意恢复。 5月,天猫TOPTALK商家会在营销方式、经营成本、生意门槛、新品研发、消费者服务及内容化等方面发布6项举措,帮助商家降低经营成本,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618期间,针对局部疫情扰动下商家资金回流、物流受阻、库存积压等经营痛点,天猫在金融补贴、物流疏通、流量补贴、技术升级等方面推出25条举措,包含100亿额度的预售即回款服务和1000亿额度的提前收款服务,以及流量和红包补贴等。 平台大力扶持纾困,吸引了商家的积极参与,根据天猫数据,今年618活动期间共有超26万品牌参与天猫618,活动商品超1200万,其中超300万为新品。 ▍未来战略:重点投入核心电商业务,聚焦消费者体验优化。 受局部疫情反复扰动、经营不确定性加大的外部环境影响,公司坚持投入淘宝天猫业务以优化消费者体验,强化平台竞争优势。 今年,核心电商业务将加大在购前及购后阶段的投入,购前深化内容建设,增加消费者触点,使决策链路更多在站内完成;购后将加强物流时效、上门体验等方面能力建设,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差异化需求。 随着淘宝天猫在用户端、产业端及平台端的进一步融合,有望持续优化经营效率及提升增长质量。 ▍技术布局及开发进展领先,公司长期科技价值凸显。 公司积极参与中国产业数智化进程,基于内部实践广泛外推与复用,已取得领先进展。 云计算方面,公司发布下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CIPU,综合解决了大规模、软件定义灵活性及硬件性能等问题,通过云化的算力资源提供了高度敏捷性和计算弹性。 智能驾驶方面,阿里与上汽联合打造的第一批电动汽车智己L7已正式投产,并于6月18日开启全国交付,阿里云、达摩院AI技术为智己汽车提供深度智能化能力,有望成为智能汽车领域重要玩家。 我们认为,长期来看,阿里巴巴仍将是中国数智化进程的重要参与方,公司在云计算、AI、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持续投入将转化为长期科技竞争力。 ▍风险因素:第三方数据与公司实际数据的跟踪误差;政策监管导致经营调整的风险;金融业务监管风险;电商行业渗透放缓、电商平台竞争超预期导致业绩下滑的风险;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业绩下滑的风险;局部疫情反复影响超预期导致业绩下滑的风险;对外投资布局拖累利润;中美摩擦因素影响业务开展及股价波动等;美股退市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建议:我们维持阿里巴巴集团2023~2025财年收入预测为8,895亿元/9,579亿元/10,236亿元,同比+4%/+8%/+7%,维持2023-2025财年净利润(Non-GAAP)预测为1,249亿元/1,477亿元/1,628亿元,同比-8%/+18%/10%,现价对应公司港股PE(Non-GAAP)15x/13x/12x。 我们认为,2022年以来互联网行业政策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叠加2023财年基本面修复的预期,公司估值压制正逐渐得到缓解。 我们对公司在中国数智化进程中的持续领先保持乐观,基于SOTP估值,中国商业参考国内平台电商公司估值(京东集团2022E主业25xPE,拼多多2022E18xPE),考虑到阿里的长期增速较低,我们给予中国商业业务FY202310xPE估值;云计算对标AWS估值(8-10xPS),考虑到增速及EBITAMargin差异,我们给予云计算业务FY20235xPS估值,叠加国际商业、菜鸟等业务估值,依此我们维持公司FY2023美股目标价165美元/ADR、港股目标价160港元/股,维持公司港股及美股“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