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2年第32期(总第429期):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究(下篇)-220621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2年第32期(总第429期):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究(下篇)-220621(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2年第32期(总第429期):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究(下篇)-220621(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全球普遍处于发展乃至起步阶段,各国面临的挑战具有相似性。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要面临四大障碍。 一是知识产权价值偏低。 一些企业、个人和机构基于职称晋升、项目评比等目的而申请专利,专利商业价值不足;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恶意抢注商标、囤积商标等行为,导致了商标供给过剩,拉低了平均价格。 知识产权价值偏低导致难以撬动大量融资。 二是知识产权评估难。 知识产权评估专业性强,当前我国缺乏充足专业评估机构,且缺乏合适的市场价格作为估值参考。 三是变现难。 各类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数量繁多、定位不清、互补联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不健全,制约了金融机构将知识产权质押物处置变现。 四是监管制度尚不能完全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在当前监管制度下,知识产权难以成为合格质押物,质押融资业务将显著消耗银行资本。 有鉴于此,本文对如何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