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中国第三艘航母下水-220619

《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中国第三艘航母下水-220619(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中国第三艘航母下水-220619(21页).pdf(2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一周行情国防军工(申万)指数(+0.08%),行业(申万)排名(20/31);上证综指(+0.97%),深证成指(+2.46%),创业板指(+1.65%);涨幅前五:铖昌科技(+61.04%)、东土科技(+20.03%)、天宜上佳(+17.30%)、同益中(+15.67%)、特发信息(+13.92%);跌幅前五:航锦科技(-9.77%)、中航电子(-7.67%)、北摩高科(-7.10%)、复旦微电(-6.45%)、富吉瑞(-5.71%)。 重要事件及公告6月12日,广联航空公告,公司与成都航新的股东签署了《关于成都航新航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30%股权的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公司通过支付现金对价方式按照成都航新100%股权4.00亿元的估值收购成都航新30%的股权,交易价格为1.20亿元,并购款项来源为自筹资金。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成都航新100%的股权,成都航新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 6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对台湾海峡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在相关海域的合法权利。 6月13日,甘化科工公告,公司参股公司锴威特于近日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并获得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 6月13日,科创板上市委公告,北京晶品特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品特装)首发获通过。 6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披露C919大飞机取得重大突破,即将取证交付。 6月14日,中无人机公告,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已经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已经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1.35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0.00%,全部为公开发行新股,本次公开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6.75亿股,发行价格为32.35元/股。 6月15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了今年前五个月我国船舶工业的运行数据。 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我国船舶工业生产经营逐步企稳回升。 五月份,全国造船完工量257万载重吨,环比回升22.4%,船舶出口金额15亿美元,环比回升23%。 6月15日,红相股份公告,公司拟实施股权激励,拟向不超过194名激励对象授予权益总计不超过686.80万股,约占总股本的1.91%,授予价格7.17元/股。 6月16日,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化项目落地签约仪式在长沙举办。 会上,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化项目签约,产业化项目公司星河电子成立。 星河电子由中国电子、湖南先进技术研究院、长沙市政府共同组建,涵盖芯片、终端、系统等领域。 6月16日,通裕重工公告,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4.85亿元。 拟投资于大型海上风电产品配套能力提升项目、高端装备核心部件节能节材工艺及装备提升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 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 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该舰下水后,将按计划开展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 6月17日,中国卫星公告,公司拟与神舟生物股东生物集团、航投及东方红生物共同通过公开挂牌转让所持神舟生物股权。 中国卫星转让所持神舟生物8.33%股权,挂牌价格参考评估金额,以约0.83亿元为转让底价。 6月17日,华讯方舟公告,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6月17日被摘牌。 6月17日,四川九洲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九州科技通过产权交易所以公开挂牌的方式转让所持有的捷能科技5%的股权,近日,捷能科技收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变更(备案)通知书,确认对捷能科技的(股权和公证书、章程)予以备案。 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九州科技不再持有捷能公司股权。 6月17日,复旦微电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华岭股份为新三板挂牌企业,本公司持有华岭股份50.29%股份。 华岭股份正在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 目前,上海证监局已完成中信建投证券对华岭股份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工作的验收。 投资建议一、核心观点近期,航空工业相关下属上市公司的增持行为,中航电子吸并中航机电,国产第三艘航母下水,有效提振了市场对军工行业的信心。 近日行情中有若干方面值得指出:(1)周线七连阳,而2014年以来周线七连阳仅出现过4次(2014年9月、2016年7月、2019年3月、2020年7月);(2)在4月27日军工板块超跌反弹(+30.01%)以来,统计上涨前20的个股,涨幅靠前基本集中在军工中上游,如中国软件(+75.76%)、天宜上佳(+75.48%)、湘电股份(+72.29%)、同益中(+66.06%)等军工材料、军工电子、零部件加工以及部分分系统公司;(3)本周,振华科技与菲利华的股价创出上市以来历史新高;(4)周成交量逐步放大。 6月17日,中国海军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于江南造船厂下水,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为我国第二艘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航空母舰,同时也是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是现代海战主要作战装备之一,是海军全球力量投送的最主要支点,是改变世界海战模式的关键装备。 航空母舰具有吨位大、制造工艺要求高的特点,当前世界范围内拥有在役航空母舰的国家仅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印度、泰国、日本等9个国家。 而当前仅有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拥有自主建造的中型及以上在役航空母舰。 福建号的下水,意味着我国海军正顺应《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引,稳步推进“加快推进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型转变”的步伐;是实现2027建军百年目标与2035实现人民军队现代化道路上重要的一步,是我国周边地区安全局势重要的保障。 考虑到:军工行业虽为“免疫行业”,但依然难免受疫情冲击,影响到生产、交付和确认节奏。 即将进入中报业绩预告和中报披露期,中报情况又成为了关注焦点,我们倾向于认为,军工的中报业绩,横向比较依然优势凸显,可实现同比和环比稳健增长,但疫情之下过高过快的二季度增速也不切实际。 若基于二季度受疫情影响的判断,疫情如进一步平抑,我们认为,对于三季度,军工企业将一方面补二季度之“缺口”,另一方面为了应对疫情不确定性,会将四季度任务尽可能提早超前完成,因此三季度的生产交付将会尤其饱满。 1、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成在即,改革或又成为军工重要逻辑改革(资产证券化、资产注入、院所改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股权激励等行动措施,可提升或预期提升军工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一度是军工行业的重要逻辑之一,也是过去支撑军工行业较高估值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资本市场对军工行业的资产重组充满期待,资产注入也成为历史上若干次行情启动的重要逻辑。 而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的即将到来(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去年表示,国资委将坚决打好打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战,2022年“七一”前基本完成),改革或又成为军工重要逻辑。 近期,国资委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要分类推进上市平台建设,形成梯次发展格局。 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要对子企业上市工作进行统筹,建立对相关资源上市必要性、可行性和上市方式的研究评估机制,引导子企业树立正确理念,明确上市是改革发展手段而非目的,防止盲目追求单独上市。 支持各类纳入改革试点和改革专项工程的重点企业,以及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布局的企业到相应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可注入现有上市公司平台,必要的也可单独上市。 对上市公司拟分拆子企业上市的要充分论证,支持有利于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价值实现的子企业分拆上市。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争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表率专题推进会上表示:①要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集团公司要系统梳理未上市和已上市资源,结合实际逐步将现有未上市的优质资产有计划地注入上市公司,必要的也可单独上市;②要稳妥探索符合条件的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支持有利于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价值实现的子企业分拆上市;③要盘活或退出低效无效上市平台。 同时包括航天科工、中船集团、中国电子、兵器工业等也在近期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相关会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在即,军工央企持续做大做优,做精做强,年内相关改革动作有望密集推出,军工央企资本运作预期有望提升。 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2020-2022年,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目标在于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要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要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 国资委将坚决打好打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攻坚战,确保2022年“七一”前基本完成。 以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意义和目标,与十大军工央企“十四五”规划中的共性存在很多契合点,充分说明了军工央企的“十四五”规划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存在紧密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将共同构成十大军工央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加速央企改革四大维度的进展,进而在“十四五”引导十大军工央企实现做大做强,做优做精,高质量发展,四个维度具体包括:①企业维度引导军工企业发展兼具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②业务维度促使军工央企继续聚焦主业,同时打造产业优化升级;③管理维度有望促使军工央企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④市场化维度有望促使军工央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功能,抗风险能力提高,进一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最后一年,也将是决胜之年,我们预计,国企改革进程将进一步提速,2022年有望是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的收获首年,产生的积极影响更是将延续至“十四五”未来的四年。 供给侧中的军工央企高“质”“量”发展也有望持续,并兑现至各军工央企所属企业的业绩中。 2、大飞机呼之欲出,民机是军工行业发展的“第二曲线”近期东航拟定增引进4架C919以及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表明国产大飞机呼之欲出,受此影响,博云新材、通达股份等大飞机产业链相关个股当日上涨明显。 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民机是军工行业发展的接力棒和“第二曲线”端,C919未来的落地批产将为军工相关航空配套企业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2021年中国商飞发布了《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预计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级以上客机9,084架,价值约1.4万亿美元。 其中50座级以上涡扇支线客机953架,120座级以上单通道喷气客机6,295架,250座级以上双通道喷气客机1,836架。 到2040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9,95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22%,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我们认为,民机领域未来长期的投资机会在于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的领域,如高端加工、动力系统、机载系统等,通过吸收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自主研发,伴随着国产大飞机产业的成长和壮大,在这些领域国内会诞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公司,形成我国自己的民机产业链,带动我国高端制造业整体发展,具体判断如下:①机体结构目前仍以航空工业主机厂为主,中短期受益相对最直接。 例如,中航西飞承担中机身(含中央翼)和副翼等部件的研制,而且联营的西飞民机、沈飞民机和成都民机公司分别承担着机身、垂直尾翼、发动机吊挂、机头等部件的生产;②发动机系统以航发集团为主,例如中国航发商发公司、西航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 随着两机专项持续推进和逐步落地,国产代替迎来历史机遇期,产业链各环节市场空间广阔;③机载系统将依托航空工业机载系统公司和中电科下属院所逐步突进国产化,按照具体系统分类研制,分享民机发展的产业红利;④具有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也值得关注。 随着国产化逐步提升,必将培育出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助力我国高端制造业整体发展。 3、军工上市公司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是长期趋势自2022年年初以来,多家军工上市公司通过定增、可转债、现金收购,投资设立子公司等方式,对自身现有业务的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拓展,将为各上市公司中长期业绩的持续性快速增长基础.4、大单不断落地5、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回购、增持密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