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解码煤炭企业(二):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0617

《安信证券-解码煤炭企业(二):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0617(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信证券-解码煤炭企业(二):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0617(27页).pdf(2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简介:重要省属焦煤企业,目前重组第二步尚未完成。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焦煤集团”)为山西省重要的省属煤企,拥有丰富的炼焦煤资源。 2001年由西山煤电、汾西矿业、霍州煤电组建而成,实控人为山西省政府。 公司已于2021年完成资产重组第一步,山煤集团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第二步吸收合并山煤集团旗下核心公司股权尚未完成。 ■经营业务:优质焦煤资源丰富,两条产业链成熟1、业务集中五大板块:煤焦化、煤电材两条产业链及贸易业务。 2012-2015年,煤炭行业景气度下降,煤焦化、煤电材两条产业链规模持续收缩,贸易收入大幅扩张;2016起行业景气度回升,煤焦业务改善,建材板块持续收缩,公司开始减少无效低效贸易业务,贸易规模大幅压降。 2020年公司提出“三个三年三步走”战略规划,着力打造焦煤、焦化、煤化工、民爆和金融五大产业。 2、煤炭业务:焦煤资源丰富,优质资产持股比例不高。 1)公司优质炼焦煤资源丰富,2020年可采储量为117亿吨,核定年产能20700万吨,为省内产能第二大煤企。 原煤产能利用率较高但产销率不高,精煤产量占比稳定在43%左右,但产销率保持在90%以上。 公司长协销售占比约80%,销售客户集中于钢铁、电力及煤化工企业,客户结构稳定。 煤矿集中于晋中地区,主要依靠石太线、京原线外运,铁路外运量占比基本在50%以上。 2)2017年以来公司吨煤成本受资产重估及恢复计提“两金”影响明显上升,但煤炭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带动吨煤毛利保持较高水平,2021年前三季度升至396.8元。 3)公司煤炭资源集中于五大子公司,贡献了90%以上的煤炭产量,但对优质资产持股比例不高,普遍低于60%。 ①西山煤电煤炭产能最大、产量占比达30%,2021年资产负债率82.1%,净利润14.2亿、净利率2.3%。 本部产量占比7.3%;同时代管山西焦煤,产量占比达22.7%,2021年资产负债率63.1%,净利润46.5亿、净利率10.3%、ROE为17.9%,资产负债率较低、盈利能力较强。 ②山煤集团2020年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动力煤开采,产量占比达28.7%,2020年资产负债率77.4%,净利润2.3亿、净利率0.3%,盈利能力偏弱。 山煤集团主要煤炭资源集中于山煤国际,产量占比23.8%,2021年资产负债率68.8%,净利润78.2亿、净利率16.3%、ROE为54.4%,盈利能力较强。 后续随着公司重组第二步的完成,山煤国际将成为公司的控股二级子公司。 ③汾西矿业产量占比17.8%,2021年资产负债率74.7%,净利润180万,净利率由2020年的7.1%大幅降至0%左右,盈利大幅减弱。 ④霍州煤电产量占比16.7%,2021年资产负债率82%,净利润2.8亿、净利率1.1%,资产负债率较高、盈利偏弱。 ⑤华晋焦煤产量占比5.6%,2021年资产负债率63.5%,净利润22亿、净利率18.6%,资产负债率偏低、盈利能力较强。 4)公司煤炭在建、拟建项目较多,在建的吕临能化技改项目、汾西正新煤业和善项目已经完工,预计能带来1180万吨产能扩张。 2021年,公司将正明煤业等4家公司移交至晋能煤业,涉及产能660万吨;已接收晋能控股划转的59座煤矿管理权,涉及总产能5340万吨/年,目前仅进行管理权移交、未股权划转,若重组持续推进,未来公司煤炭产能或大幅扩张。 3、非煤业务:延伸两条产业链,盈利能力持续偏弱。 1)煤焦化产业链:①焦炭:公司焦炭原材料主要为肥煤、焦煤等,自给率保持在50%左右,环保政策较严下产能利用率基本在85%以下,但产销率基本为100%。 焦炭业务按月定价,付款周期一般不超过1个月,销售客户集中度较高。 焦炭产能集中于西山煤电、山西焦化,主要包括在产四家焦化厂,其中京唐焦化与山西焦化为公司焦炭板块利润主要来源。 2021年以来焦炭价格快速上涨,但原材料成本同步快速上升,焦炭业务毛利率持续压缩。 ②其他煤化工:公司主要生产焦油、甲醇等,主要在产化工厂6家,合计产能92万吨,产能集中于山西焦化,2021年化工板块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2)煤电材产业链:①电力:公司以火力发电为主,燃煤原材料主要来自内部供应,随着在建电厂逐渐投产,2018年以来公司发电量大幅提升。 电力板块盈利受煤炭原材料扰动较大,2021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电力板块毛利率跌至-27.1%。 公司电力板块主要由山西焦煤负责,四家主要电厂2021年全面亏损,其中兴能发电、武乡发电2021年净亏损较大、资不抵债。 ②建材:2014年起公司开始逐步控制建材板块业务规模,2019年以来建材板块收入有所增长,但营业成本大幅抬升下盈利能力持续弱化,2021前三季度毛利率跌至-5%。 3)贸易:2009年公司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贸易产业发展,贸易业务迅速扩张;2012年公司定下“五年内收入增长50%以上”的目标,大幅扩张贸易业务;2016-2017年开始减少无效低效贸易业务,贸易收入大幅下降;2018年以来公司贸易板块收入稳步扩张,贸易收入占比在50%左右。 目前公司以煤炭贸易为主,占比超60%,主要由焦煤国际贸易和焦煤国际发展负责,结算方式主要分为自营贸易结算、代理贸易结算和进出口贸易结算三种,结算周期相对较长。 ■信用资质:2021年盈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改善。 1、盈利能力:2021年大幅改善,但少数股东分配利润规模较大。 2012-2015年间,煤炭量价齐跌,煤炭毛利率持续下降,贸易业务增收不增利,拖累公司整体毛利率降至10%以下;2016年以来煤炭板块盈利能力明显改善,原材料成本上升压缩电建板块利润、贸易毛利持续下降,但规模较小对整体盈利影响不大,公司盈利快速修复;2021年焦煤价格大幅上涨,全年公司毛利率迅速上升至28.4%。 但公司少数股权占比较高,超60%,对优质煤炭资产持股比例普遍不高,导致少数股东分配利润规模较大,归母净利润持续不高,2020年资产重组后,弥补山煤集团往年亏损以及亏损资产集中母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由正转负。 2、偿债能力:重组山煤后债务规模大幅增长,2021年短债偿还能力有所改善。 2010-2019年间,公司短债规模持续扩张,导致有息负债规模持续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4.9%。 2020年因重组山煤集团,公司有息债务规模大幅增长62%至1880亿,债务期限结构有所改善但短债占比仍较高。 2021年短债规模略有压降、货币资金持续增长,货币资金/短债小幅升至57.9%,短债偿还能力小幅改善。 重组山煤集团后,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2021年为83.2%,处于较高水平。 公司对外担保率不高,2021年小幅升至9.7%。 3、融资能力:融资成本持续改善,近年来融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 2016年以来,公司融资成本持续改善,利息支出/有息债务较2015年的5.7%降至2021年的4.4%。 但融资性现金流自2018年以来持续净流出,2021年净流出57.4亿。 公司授信额度充足,剩余额度/有息负债为38.5%,资产受限率不高。 ■债券表现:2022年以来估值持续下行截至目前(2022年6月17日,下同),公司共拥有2家发债平台,债券余额合计为609.6亿,焦煤集团、山西焦煤债券余额分别为584.9亿、24.8亿。 1)从一级发行来看,2021年以来,焦煤集团、山西焦煤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225亿、20亿,平均发行期限分别为3.1年、3年,加权平均发行成本为3.9%、3.2%。 焦煤集团2021年以来发行期限集中于3年期,2021H1、2021H2、2022H1发行成本分别为4%、4.1%、3.5%,2022年以来发行成本持续下降。 山西焦煤与焦煤集团发债成本差异不大。 2)从二级估值来看,我们筛选了焦煤集团、山西焦煤存续债中剩余期限相近的2只公开债进行对比,二者中债估值差异不大。 从估值变动来看,2020年8月至10月,焦煤集团与山西焦煤债券到期收益率小幅震荡下行,但山西焦煤收益率整体高于焦煤集团,二者利差基本在20BP附近。 2020年11月初,受永煤违约冲击,二者债券收益率集体快速上行,山西焦煤上行速度更快,二者利差走扩至40BP。 2020年11月中下旬,二者集体修复,但焦煤集团修复更快,于2021年1月初恢复至冲击前水平3.5%左右,山西焦煤恢复相对较慢,于2021年4月初恢复至冲击前水平3.7%左右,随后二者债券到期收益率集体先下后上。 2022年以来,焦煤集团、山西焦煤债券到期收益率持续下行,信用利差收窄至20BP左右,6月起估值小幅回调。 ■风险提示:信息搜集不全面,煤企盈利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