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信证券(香港)-港股下半年投资策略展望:政策暖风全面吹,港股反弹大空间-220614

上传日期:2022-06-15 15:03:50 / 研报作者:程嘉伟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国信证券(香港)-港股下半年投资策略展望:政策暖风全面吹,港股反弹大空间-220614.pdf
大小:150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信证券(香港)-港股下半年投资策略展望:政策暖风全面吹,港股反弹大空间-220614

国信证券(香港)-港股下半年投资策略展望:政策暖风全面吹,港股反弹大空间-220614
文本预览:

《国信证券(香港)-港股下半年投资策略展望:政策暖风全面吹,港股反弹大空间-220614(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信证券(香港)-港股下半年投资策略展望:政策暖风全面吹,港股反弹大空间-220614(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港股受内外因素影响,正面负面持续角力我们认为科技平台政策暖风将持续吹送,前期的监管整改将加快落地。

这不代表此后不再有互联网监管,而是科技公司在清晰的监管制度下,有序地发展。

因此,科技行业在新规则下将进入汰弱留强的阶段。

以估值来看,恒指五年和十年平均值为11.79X和11.42X。

3月最低曾下跌至8.83X,现在回升至11.16X,我们认为10-11倍22年预测PE是恒指合理区间。

我们预期政策暖风继续推送,恒指成分股22年盈利预测上调11.5%。

我们以10.5X22年预测PE为目标,即恒指还有4.9%上行空间至22879点。

我们认为在目前科技股估值水平,还未完全反映科技暖风带来的盈利影响,我们预计科技股将成下半年港股支撑主力柱。

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增速预期逐步减慢,需求下降才能缓解供应持续涨价。

我们认为环球通胀主要成因,包括:能源、原材料、航运和粮食价格都不会受收紧货币政策缓解。

相反,加息将导致企业再融资增加难度,社会融资下降,令经济活动收缩。

随着利率显著地上升,我们预计下半年房屋供应与销售将显著下滑,骨排效应下将影响消费需求,以至就业市场等领域。

第三季尾至四季度各经济指标将陆续反应。

即使外围股市价格已下跌相当幅度,但预计企业盈利将持续向下修定,因此我们认为欧美等西方股市熊市未完结。

在强美元的背景下,我们预期人民币兑美元将持续贬值,每当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将对环球股市带来震荡,投资者必需做好风险管理和把握这种较规律的节奏,设定买入及卖出位置。

尽管如此,从资金动向我们发现,恒指二万点以下,属于增持水平,成交量明显上升及指数快速回弹至二万点以上,我们认为今年恒指低位已在3月出现,我们预期科技股的估值修复将推升港股震荡区间至22000-24000。

中国稳经济政策出台,投资、消费和基建将有显著效果整体来说,人民银行发表的《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中提到,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用好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主要暗示未来可能再次降准的动作。

以股票投资角度看,大消费(汽车、零售、消费品)、基建、新能源将受惠政策红利。

特别是港股汽车行业股价已大幅调整,在减少乘用车的购置税600亿、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购买汽车奖励政策,我们预期内地汽车销售将有爆炸性反弹。

我们认为内地已明显释出稳增长首要任务的信号,前期市场信心和和企业情绪不足将得到缓解。

后续经济数据和企业财报将体现政策传导的有效性,给予经济筑底和基本面修复的重要因素。

港股受内外因素影响,正面负面持续角力内地稳经济主调将带动政策暖风吹遍各行业,科技平台估值修复预期逐步进行港股市场恒指自3月见年至今低位18235点,以后在约二千点区间震荡。

尽管地缘政治对股市的影响力逐步减少,但港股无力反弹至俄乌战事前的水平。

主要归纳于内地疫情在3-5月再次反弹,上海封城局部影响经济活动及部分行业产业链运作,投资者担忧中国能否完成经济增长5.5%目标。

我们看到自三月中旬,内地科技平台监管态度以180度改变,不断释出松绑讯号。

例如: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

全国政协召开「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研究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具体措施。

到6月,媒体报导指物流平台满帮集团及在线招聘公司看准旗下APP已恢复新用户注册,憧憬滴滴出行的网络安全审查将近结束。

5月内地多地政府发放消费券,主要经科技电商平台,当中部分消费券使用条件是在该平台消费。

因此,我们认为科技平台政策暖风将持续吹送,前期的监管整改将加快落地。

这不代表此后不再有互联网监管,而是科技公司在清晰的监管制度下,有序地发展。

因此,科技行业在新规则下将进入汰弱留强的阶段。

以估值来看,恒指五年和十年平均值为11.79X和11.42X。

3月最低曾下跌至8.83X,现在回升至11.16X,我们认为10-11倍22年预测PE是恒指合理区间。

我们预期政策暖风继续推送,恒指成分股22年盈利预测上调11.5%。

我们以10.5X22年预测PE为目标,即恒指还有4.9%上行空间至22879点。

我们认为在目前科技股估值水平,还未完全反映科技暖风带来的盈利影响,我们预计科技股将成下半年港股支撑主力柱。

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增速预期逐步减慢,需求下降才能缓解供应持续涨价。

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收紧货币政策以压抑通胀热火朝天,欧美等股票市场已相当调整来反映收紧货币政策对企业盈利负面影响。

按各国数据来看,目前就业、消费和工业仍然强劲,但最新季度财报显示零售业毛利显著下滑,高通胀开始侵蚀企业盈利。

我们认为环球通胀主要成因,包括:能源、原材料、航运和粮食价格都不会受收紧货币政策缓解。

相反,加息将导致企业再融资增加难度,社会融资下降,令经济活动收缩。

随着利率显著地上升,我们预计下半年房屋供应与销售将显著下滑,骨排效应下将影响消费需求,以至就业市场等领域。

第三季尾至四季度各经济指标将陆续反应。

即使外围股市价格已下跌相当幅度,但预计企业盈利将持续向下修定,因此我们认为欧美等西方股市熊市未完结。

在强美元的背景下,我们预期人民币兑美元将持续贬值,每当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将对环球股市带来震荡,投资者必需做好风险管理和把握这种较规律的节奏,设定买入及卖出位置。

尽管如此,从资金动向我们发现,恒指二万点以下,属于增持水平,成交量明显上升及指数快速回弹至二万点以上,我们认为今年恒指低位已在3月出现,我们预期科技股的估值修复将推升港股震荡区间至22000-24000。

行业表现:上半年行业表现波动,升幅居前行业估值仍偏低总结,港股行业上半年(至6月10号)呈现波动的趋势,主要是一月开年红效应受俄乌战争爆发而终断,俄乌冲突给国际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后续迭加科技监管消息和中概股除牌风波,令港股各行业表现大幅波动,但自4月以来,随着国内政策层面利好性措施的陆续出台,例如全国多地发放消费券以及补贴刺激消费以及其他包括财政、金融、供应链等系列的稳增长政策、对于行业监管正常化等举措以及疫情好转,港股市场情绪恢复迹象较为明显。

经我们数据统计,我们覆盖60个行业之中,有15个行业录得正增长,其中煤炭和石油石化板块表现突出,煤炭(60.8%)、石油石化(22.7%)和石油设备服务(18.3%)位居行业前列。

27个行业表现跑赢恒指。

K12民办学校累计下跌54.5%,是表现最差行业,接着香港券商累计下跌43.9%、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累计下跌33.0%。

估值方面,我们发现估值位居前列的汽车及零部件以及内地餐饮主要是由于下调盈利预测之后导致估值变高,我们特别关注在上半年表现出众之行业在未来有否持续性,我们发现相关行业估值相对地偏低,例如内地银行、航运、石油石化、煤炭、化工和本地银行板块。

投资者应该保持关注。

一季度南北向资金流向呈反方向趋势,二季度南北向资金持续加码一季度南北向资金流向呈反方向的趋势,其中南向合计净流入972.98亿港元,北向则是合计净流出243.29亿元人民币。

但自4月以来,南向和北向资金继续加码,资金净流入规模不断扩大,南向在5月更是录得单月464亿港元的净流入,北向资金则是从4月份的净流入63亿元人民币增加至5月的168亿元人民币,6月(截止6月10日)开始更是连续10个交易日净流入,总计录得净流入412.6亿元人民币,反映投资者把大量资金调入A股市场。

总体而言,上半年(截止6月10号)南向资金净流入1627.96亿港元,同比下降64.7%,北向合计净流入400.9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1.6%。

今年上半年(截止6月10号),行业表现方面,港股通多数行业下跌,只有金属/采矿、石油化工、综合企业、银行和基建这5个行业有上涨。

港股通(沪)领跌行业包括:其他(教育行业)(-22.47%)、零售、贸易(-22.18%)和保健/生物科技(-20.7%)。

港股通(深)领跌行业包括:其他(教育行业)(-36.65%)、保健/生物科技(-22.1%)和零售贸易(21.91%)。

资金流向方面,南向行业成交净买入(亿元人民币)排名靠前的分别为:可选消费(572.15)、信息技术(381.09)、能源(177.96)、医疗保健(108.69)、电信服务(71.03)、房地产(30.91)、材料(9.02)。

5月27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布联合公告,为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互联互通”),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将符合条件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交易所买卖基金)(以下统一简称“ETF”)纳入互联互通。

同日,中国证监会、上交所及深交所就相关ETF互通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ETF互联互通的开放进一步促进了内地与香港市场共创双赢,增加市场流通的资金,扩大了双方市场规模,会更加有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同时也丰富了投资者多种途径的投资。

环球主要国家以收紧货币政策应对结构性通胀问题,将焦头烂额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加快,通胀未见回落,只会加快滞胀来临及全球经济大萧条最新美国劳工部公布的5月CPI同比上升8.6%,前值7.5%。

年增幅度创40年来新高,环比上升1.0%。

扣除能源及食品后的核心CPI同比上升6.0%,环比上升0.6%。

能源是推升通胀主要项目,能源价格指数同比上升34.6%。

另一方面食品价格也飞升,鸡肉、鸡蛋、牛奶等物价正在走高。

5月核心CPI中,几乎所有细项数据都攀升,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住房、机票、二手车以及新车指数,另外医疗、居家、经营、娱乐、服装等指数也有所上升。

5月CPI数据出乎意料的大幅上升,彻底打玻投资者对通胀缓解的憧憬。

按FOMC委员近期口径,预计他们将更下重药,6月加息幅度暂可维持50个基点,但9月加息75个基点机率上升。

我们看到加息周期开展3个月,美国30年期固定利率房贷平均合约利率从年初的3.22%上升至5.40%。

美国房贷规模已较高峰拉回约8%,但目前较2020年初仍多于25%。

以平均房贷规模及贷款利率计算,购屋者每月还款额比一年前多超过35%。

美国4月新屋销售连续第四个月下降,创下两年来最低点。

环比大跌16.6%,达到年化59.1万套,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万套,创下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值。

我们预计首先加息周期将把西方房地产行业推倒、接着消费力被通胀侵蚀,大幅减弱经济增长,形成滞胀。

最终环球主要国家将步入经济衰退,由于结构性通胀因素,如俄乌战事导致的能源和粮食供应、航运业无序无规范地提价等,未能解决,因此假如各国没有推出针对性措施,最坏情况将令全球陷入大萧条。

我们预计最快明年初数据将反映滞胀来到。

中国稳经济政策出台,投资、消费和基建将有显著效果内地疫情在3-5月反弹,中国经济数据明显转弱,当中消费和工业生产受到大幅冲击。

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会议确定了6方面33项措施,大力纾解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困难,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领域包括财政、金融、供应链、消费投资、能源安全及基本民生。

此次政策具体措施针对性强、力度比以往年度工作会议大。

我们看到5月部分数据已有好转,包括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国制造业及非制造业PMI、新增贷款等。

同时,我们看到很多地方推出不同刺激措施,例如:浙江「稳经济38条」、上海「重振经济50条」、北京「稳经济45条」等。

自去年7月开始已经实施了三次降准及三次降息。

5月中国人民银行把五年期LPR由4.6%降至4.45%。

人民银行发表的《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中提到,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用好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主要暗示未来可能再次降准的动作。

以股票投资角度看,大消费(汽车、零售、消费品)、基建、新能源将受惠政策红利。

特别是港股汽车行业股价已大幅调整,在减少乘用车的购置税600亿、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购买汽车奖励政策,我们预期内地汽车销售将有爆炸性反弹。

我们认为内地已明显释出稳增长首要任务的信号,前期市场信心和和企业情绪不足将得到缓解。

后续经济数据和企业财报将体现政策传导的有效性,给予经济筑底和基本面修复的重要因素。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