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2年第30期(总第427期):时间银行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20615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2年第30期(总第427期):时间银行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20615(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2年第30期(总第427期):时间银行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20615(23页).pdf(2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背景下,时间银行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拓展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方式,成为不同社会群体发掘自身价值、推广社会互助文化的重要载体。 自时间银行概念提出以来,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实践和推广。 通过梳理和研究美、英、日等发达国家时间银行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各国时间银行实践各有特色,但政策大力支持、构建时间银行联盟实现统一管理以及强调合作运营等是各国时间银行稳健发展共同的关键举措。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地方也在积极探索时间银行模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经验。 但整体上,我国时间银行实践依然存在欠缺,如制度建设不到位、整体运营较为分散以及与外部机构合作不足等。 为更好推动我国时间银行发展,建议: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时间银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制定完善时间银行运行机制,扩大时间银行试点范围;三是积极推广和宣传时间银行,吸引更多社会主体参与,更好为时间银行发展赋能;四是探索金融服务互嵌,挖掘金融服务需求;五是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时间银行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