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东吴证券-固收深度报告:银行理财破净现象何来何往?-220613

上传日期:2022-06-13 16:21:11 / 研报作者:李勇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东吴证券-固收深度报告:银行理财破净现象何来何往?-220613.pdf
大小:74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东吴证券-固收深度报告:银行理财破净现象何来何往?-220613

东吴证券-固收深度报告:银行理财破净现象何来何往?-220613
文本预览:

《东吴证券-固收深度报告:银行理财破净现象何来何往?-220613(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吴证券-固收深度报告:银行理财破净现象何来何往?-220613(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银行理财大面积破净,保本理财逐步退出市场。

截至2022年5月31日,据Wind统计,银行理财存续产品共33499只,披露净值的产品有21253只,其中1323只累计净值小于1,破净比例达到6.23%。

在这些破净的理财产品中,总体破净幅度不大,有63.27%的产品净值在0.98以上。

但需要指出的是,净值为1的产品有1526只,占比7.18%,其中部分产品可能也出现了破净现象,只是暂时没披露净值(净值为1的产品中有45%近两月内未披露净值),因此实际破净比例应当高于前述比例。

实际上,即便净值为正,投资者仍可能亏损。

这是因为2021年债券收益率整体下行,存量债券资产转为市值法估值后浮盈可观,导致产品净值普遍偏高。

2022年以来理财产品市场整体回撤较大,随着市场转型期结束,后续投资收益下行将更为直接地反映在产品净值上。

银行理财破净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直接原因是底层资产价值下跌带来产品净值下跌:(1)债券投资收益率整体下行。

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持有到期收益较低,信用下沉风险大,而波段和加杠杆操作收益有限,同时银行负债端成本高企,纯债投资策略很难满足客户投资收益要求,投资经理为增厚收益加大权益类等固收+资产配置。

(2)股市下行导致理财产品收益下跌。

2021年年末,银行理财中权益资产规模1.02万亿元,占比3.27%。

此外,除了直接配置权益类资产外,银行理财子也通过公募基金间接配置权益资产,基金产品收益率波动加大,从而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加大。

间接原因是资管新规全面落实后,银行理财产品进入净值化时代,投资者尚未适应,顺周期性投资行为放大市场波动:(1)当短期市场波动反映至可观测的理财净值变化,“预期收益率”刚性兑付被打破,部分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继而引发赎回潮。

(2)计价方法整改,银行理财去伪存真。

自2018年以来监管层面政策频出,不容忍摊余成本法滥用,鼓励各类资管产品采用市值法估值。

转变计价方法后,原来采用摊余成本法计价的理财产品波动增大,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在时空上的割裂与扭曲得到修正。

(3)非标资产占比降低,收益稳定器作用下降。

非标收益无法抵消掉近期股债收益率的下降,这也导致理财破净比例增大。

现有存续期银行理财产品以封闭型和定开型为主,市场短期冲击影响有限。

现有存续期银行理财产品以封闭型和定开型为主,据Wind统计,截至5月31日,在披露运作模式的产品中(有135只产品未披露运作模式),封闭型有20178只,定开型有11715只,开放型有1471只,分别占比60.48%、35.11%和4.41%。

已破净产品中封闭型、定开型与开放型分别为843、415和65只,占比分别为63.72%、31.37%和4.91%。

总体来看,绝大部分破净产品无法立即赎回,市场短期冲击影响有限。

中期来看,随着债市回暖,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到期赎回压力较3月底减小。

如果市场持续性走弱,封闭期结束将会迎来较大赎回压力。

就具体品种而言,面临赎回压力时,国开债和二级资本工具承受的抛压较大。

银行理财资产配置中,国开债和二级资本工具的规模较大,截至2021年2月,两者的占比分别为31.58%和21.29%,因而当银行理财止损时这两类债券有一定抛压,或将推动相关债券利率短期上行。

长期来看,赎回潮影响将随时间边际递减,不会引起债市大幅波动。

长期债市走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市场情绪修复情况、国内稳增长与货币宽松政策落实力度等都会对市场形成扰动。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权益市场波动加剧;利率超预期上行;数据统计偏差。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