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2年第29期(总第426期):乡村振兴系列研究之二,乡村振兴的资金支持现状及 未来拓展方向-220613

《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2年第29期(总第426期):乡村振兴系列研究之二,乡村振兴的资金支持现状及 未来拓展方向-220613(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宏观观察2022年第29期(总第426期):乡村振兴系列研究之二,乡村振兴的资金支持现状及 未来拓展方向-220613(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资金支持。 当前,乡村振兴的资金来源面临财政投入不足,相关专项债发行规模较小,财政支持乡村基建力度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农村金融发展普遍滞后,农业主体融资困难等问题。 但我国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流转募集资金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未来,支持乡村振兴建设需从财政、金融、碳汇、土地、社会资本等多个方面筹措资金。 财政方面,加大公共财政资金支持。 利用好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推动乡村振兴专项债规模扩大,推动乡村振兴债与其他主题类信用债有机结合。 金融方面,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 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构建农业主体、政策性保险、国家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基金三级风险管理体系,对农业脆弱性进行补充。 碳汇方面,加快发展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农村作物的绿色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土地方面,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乡村振兴比例。 用好土地增减跨省调节和流转机制,为乡村振兴募集更多资金。 社会资本方面,进一步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农村自有资金,积极发展村社内置金融,激活农村金融自循环。